冷静,再冷静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9日 09:05 21世纪经济报道

  冷静,再冷静

  网络发展一路走来,解决了不少问题,优秀的人才不断丢出令人惊艳的解决方案,不过,留神了,千万别毫无节制地鼓吹创新

  我看WEB2.0系列·之四

  元毓

  今天,继续谈谈WEB2.0和创新的关系。

  在上一篇文章里,笔者谈到“创新”被误读,除了前述的两个问题外,还不得不留神下面的两点倾向:

  三.过度偏重于一个创意

  真正成功的公司,其创意往往发挥在看不到的小细节。例如台塑王永庆早年改变内部的各式表单设计,近年台塑员工达到新会计制度的要求(每月一日结账)、Nucor钢铁为冷轧钢生产找到更适合的生产地点、某家小塑胶工厂勇于采用异于产业惯例的计价方式,进而大幅提升毛利率(最后一项是我亲身经历)。以上种种公司经营细节的某个小创新,客户或观察者并不容易看到,但极大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相对起来,单一产品具有创意,对于经营一家公司来说,往往无足轻重。对创业者亦然!

  成功的创业者,并不需要充满原创性的新产品,也不可能只靠一个创意生存。这部分强烈推荐吉姆·柯林斯(JimCollins)的《从优秀到卓越》(《GoodtoGreat》)一书。

  四.对发明史毫无认识,过度注重原创性

  Freakonomics一书不断地在打破“传统智慧”(ConventionalWisdom)这东西。面对发明创新,假如论者也都只是建构在不正确认识的ConventionalWisdom上,那想要“错错得对”

  的几率能有多高呢?最常见,对于创新的误解,有两大点:1.需求为发明之母;2.发明的英雄史观。

  如果我们回顾人类发明史,会发现事实上大部分的“发明”是被发明之后,发明家才开始为它找个事做。甚至许多发明经过一段时间,其初衷早已被遗忘,但消费者自己会去为它找到新用途。这在飞机、汽车、内燃机、电灯泡、留声机乃至于电晶体,都是坚强的例证。

  以爱迪生发明留声机来看:1877年他造出了第一架留声机,同时也提出十大用途加以鼓吹。诸如为盲胞留下有声书、记录垂死之人的遗嘱、报时、教孩童拼字……然而,记录音乐始终不在他的清单之中,他一心想要将留声机推广为办公室用留言机。

  反而是其他商人发现新用途,把爱迪生的留声机买来当点唱机使用,只要投币就会播放流行音乐。这样的想法让爱迪生深深觉得是对他以及他的机器莫大的侮辱,因为跟办公室留言机比起来,这个点子真是不正经;不过消费者可不这么认为,看看你手上,留言机的曾曾曾曾曾孙子iPod吧!(还有它背后牵涉的产业)

  汽车也是在1866年发明后,直到1905年后才真正找到可行用途,从而普及。更糟糕的是从推崇YouTube的多数文章中,均不难发见的发明英雄史观充斥。

  可惜真实世界里,我们始终很难说明哪个东西是谁发明的。人人均听过瓦特因为看到茶壶嘴冒出水蒸气,而在1769年发明蒸汽机的故事。事实上瓦特的点子是在修理一台蒸汽机时产生的,当时蒸汽机早已发明了57年了!而蒸汽机概念,更早在1680年代以前已被提出。传说爱迪生于1878年10月21日发明电灯,可是1841年早已有人取得灯泡专利。

  大部分成功的创新,并非完全原创;而是基于前人的步履,藉由改进或找到新用途。

  YouTube、Google、DiggD至于AJAX这技术本身,全都是对旧玩意做改进或找新用途罢了。

  这样说并非要否定这些人的成就,事实上YouTube用Flash才达到跨平台播放影片、Google关键字广告、社会书签或人人选新闻头条的idea真的很棒。只是我不认为棒到可以宣称大改版,进入2.0世代!更不可能成就一个新经济。

  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的话,或许能为此段做一个小结:“科技创新的真谛在于赋予传统的东西新生命”。

  回到Web2.0专家的言论来看,他们可曾认知到上述真相?似乎没……

  他们鄙视非原创性的东西(请见上篇文章第一点),也过度吹嘘自身的原创性。不过,这些人也发现Web2.0推广不易,到目前为止似乎难以跳脱“5万人魔咒”。

  而除了先前彼得·德鲁克提出的创新来源之外,我们从宏观历史学(Macro-History)里,还能归纳出14项创新推广因素:预期寿命、愿意的投资额(包含物质与非物质)、工资与发明间的经济关系、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教育资源、资本主义、个人主义、社会群体心理对接受新事物的接纳度、言论自由、宗教、战争、政府、气候、资源。

  创新者需要学会说服社会接受、采用。可惜这些论者始终徘徊在哀叹主流社会未公平对待之的自怜情绪中,却未对推广创新的基本14项因素有全面性的论述。这些因素其实并未完全纳入可能影响创新推广的因子,但我认为如要讨论创新与其推广,起码这14点要有全面性的论述。但更重要的认识是:为创新而创新是毫无意义的!创新不过是人类在解决问题上常用的一个手段,此外无他。因此为解决各式问题,我们会看到各类创意以“随机漫步”的方式诞生。若拿掉解决问题需求,则创新将不再具备任何利基,甚至徒增困扰。

  网络发展一路走来,解决了不少问题(如我强调过的资讯交易成本)却也制造了更多问题,但优秀的人才们始终随机丢出令人惊艳的创新,这也是为何我长期为文,看好网路的发展。但我却非常不认同鼓吹某些网路风潮的人的行为。因为不需要这些人的鼓吹,网路还是会继续稳定创新下去!可这些无谓的炒作,却会造成企业或投资人错误的资源配置!就算你了解人类进展历史、创新与经济发展、经济制度与社会文化(尤其是接受新事物的社会心理学)乃至于发明史,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你还是不容易看出来一个趋势背后,其创新动力与可能预期结果为何。

  Web2.0论述者对于获利模式的论述,跟过去.com时代一样———鼓动明星式获利,而这种获利方式其实是最不可靠、也最不值得投入的。有人讲起“先占优势”讲得振振有辞,彷佛自己已经解答一切问题,殊不知这才仅只是新问题的发端:当你失去先占时,还值得投入吗?先占而得的网络外部效应,真的无法被打破吗?

  偏偏一讲起这些现实面的东西,支持者们马上又顾左右而言他地大喊“网路产业不能以传统分析方式观之”、“新思维、新经济、新价值”等。下一回我们将回顾历史,来一起琢磨下这些言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