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后发赶超 衡阳经济大提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9日 00:19 中国经济时报
在“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地处湖南南部的衡阳市,经济脉搏跳动的韵律清晰而张扬,这片酝酿力量的土地,频频展开了与国内外先进力量的对话。由于及时捕捉到了机遇,完成了一次令人欣慰的经济浇铸。 ■本报记者王晓红 湖南南部的衡阳市,因地处衡山之南而得名,其境内有“大雁南飞,到此歇翅停回”的回雁峰,故又名雁城。 南瞻五岭,北望衡岳,牵粤桂而连中原,带潇湘以贯洞庭,古属扬越之地,今乃湘南经济文化中心的衡阳,辖七县(市)五区,人口700多万。境内衡山高耸,五岳独秀;湘江北去,畅扬九曲。大舜南巡,神禹祭天,“五叶流芳”,留下无数古迹名胜;更有韩、柳吟咏,李、杜放歌,朱、张唱和,盛传多少轶闻佳话。寰中佳丽,激诸路文豪,发“雁阵惊寒”、“灵通天地”之咏赞;唯楚有才,看历代精英留“蔡伦造纸”、“石鼓书院”之文明。继往者有王船山莲花举兵,湘南暴动红旗猎猎,毛泽东考察农民运动,夏明翰为“主义真”而舍身……两千余年的历史文化,确乎把这座古城陶冶得熠熠生辉! 在改革开放的当代,面对滚滚而来的经济大潮,衡阳的状况又是如何呢? 2006,衡阳“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一个提速之年。继2005年财政收入晋级“30亿俱乐部”之后,2006年衡阳经济继续高歌猛进,顺利晋级财政收入40亿元俱乐部,一年之中财政收入的跨越幅度突破了10亿元。 2007年2月9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衡阳市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获悉,2006年,衡阳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672.07亿元,同比增长12.3%,增幅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比湖南全省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自2004年以来首次高于湖南全省平均水平。全年完成财政收入40.03亿元,增长26.4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5亿元,增长24.62%。继2005年财政收入突破30亿元,一年之中财政收入的跨越幅度突破了10亿元。三年时间,衡阳实现了财政总收入翻番。越来越短的时间段和越来越大的数字跨度,显示了衡阳经济效益正向质的方向提升! 2007:衡阳经济新突破点确立 2007年1月25日,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视察衡阳。“衡阳近年来发展很快,已经进入了加速期,同时又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的步伐还要更快些!”视察期间,张春贤言必谈发展,让衡阳干部群众强烈感受到了省委书记对衡阳发展的高度关注。 2007年1月2日,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周强深入衡阳市考察调研,亲切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和灾区居民。周强充分肯定了衡阳市近年来尤其是去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表示对衡阳的发展充满信心,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和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衡阳实际,进一步强化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作,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新型工业化带动“三化”进程。 2007年2月,在衡阳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衡阳市委书记徐明华提出衡阳经济谋求更大突破的重点:推进产业集群,加快园区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大力加强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综合实力有新提高;加强生产基地建设,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增值,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以百村示范工程为突破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新突破;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旅游业,拉动消费业,实施“民营富市”、品牌强市、城镇带动战略,切实优化结构,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有新提升。 衡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彭崇谷则提出更为具体的目标:要在全面分析形势的基础上来抢抓战略机遇,按照“富民强省”的总体部署来确定工作思路,按照又好又快的根本要求来提出发展目标。2007年,衡阳全市经济社会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以上;进出口增长3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和6%以上;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万人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4.5%;主要污染物排放物降低4%。 省、市领导对衡阳提出“更好更快”目标,既是对衡阳已往经济发展的肯定,也表明了对衡阳发展寄予更大的希望、更高的要求。 2006:衡阳经济亮点频显 盘点2006年,衡阳市亮点频显。记者发现,在这一年中,围绕预定目标,衡阳经济脉搏跳动的韵律清晰而张扬:产业集群有声有色,主导产业优势明显,民营经济增势强劲,县域经济持续发力,招商引资踏出“国际节拍”。同时,这片酝酿力量的土地,亦频频展开了与国内外先进经济力量的对话,正是一些极富现实意义的顶级商业对接,让衡阳这座商贾重地的“商业之门”,悄悄完成了新的开启。 亮点一:产业集群释放“经济产能”。2006年,衡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40亿元,增长34.9%,完成增加值168.9亿元,增长23.4%,其中,五大重点产业实现产值246.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46.5%,增长39.12%。五大重点产业实现税金5.52亿元,同比增长46.7%,实现税金占全市规模工业税金总额的44.8%。安排就业人员54000多人,占全市工业固定在岗人员的38.7%,同比提高8.1个百分点。 就衡阳而言,2006年经济能够实现提质提速,主要得益于优势产业的加快发展。纵观衡阳近几年的经济工作思路,“走产业集群之路”一直没有任何动摇,表现得相当坚定,经过数年的苦心培育,衡阳的“产业集群”思路终于开花结果:衡阳市最富技术优势、资源优势以及区位优势的衡阳五大重点产业,其工业总产值、增加值以及税金几乎占据了衡阳市规模工业的“半壁江山”。 亮点二:县域经济增势强劲。2006年,各县、市、区财政收入增势喜人,耒阳突破6亿元,常宁突破4亿元,衡南突破3亿元,7个县市财政收入3年全部翻了一番。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民人均纯收入4265元,增长10%,增幅在湖南全省排第4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64元,增长9.4%,在湖南全省排第6位。 经济界人士普遍认为,县域经济是带动衡阳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是衡阳县域经济的崛起,为衡阳经济的向前奔跑,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 亮点三:“引项目入园”形成突破。2006年全年12个工业园区规划和编制完成,各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58亿元,松木工业园的上倪路、松枫路、新安路,白沙工业园的白沙南路、工业大道中段、金叶路建设进展顺利。各工业园区累计引进各类项目120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9个,1亿元以上的项目15个,签约资金总额99.54亿元,实际到位14.31亿元。 当前,园区经济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国内一些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工业园区作为发展园区经济的一种类型和途径,在全国各地呈蓬勃发展之势。 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园区是发挥投资的规模效应、吸引资金、技术、人才、信息集聚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三化”进程的重要手段。 亮点四:“工业化”理念筹划农村经济。2006年,衡阳市种植作物在5000亩以上的基地达到51个,年出栏生猪成万头以上的基地达到69个,年出笼家禽10万羽以上的基地47个。新增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8家。农产品龙头企业共实现增加值54.5亿元,增长35.1%。带动农户36.8万户、基地240万亩,新五丰、温氏集团、巨东勤业、唐人神等一批全国知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该市。 一边是无可比拟的农业资源,一边却是并不富裕的农村经济,传统的农业大市衡阳,曾被这样一种尴尬所困扰。 产生这样一种尴尬的根源在于,衡阳虽有富饶的资源,却多是零散分布,资源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效益粗放,产业鲜有龙头企业引领,无帅之军,显然难成大气,由于缺乏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该市多数农产品的产品附加值低,因而经济效益低下。 但现在,衡阳的这种尴尬,正在逐渐稀释,因为在“工业化”理念的指引之下,在衡阳的粮食、植物油、草席、黄花菜等领域,已经有不少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崭露头角,成为产业的领袖,“农产品深加工”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亮点五:招商引资踏出“国际节拍”。2006年衡阳新批外资项目100个,实际利用外资2.05亿美元,增长20.6%。组织和参与大型经贸洽谈活动取得实效。“深洽周”、“厦交会”、“中博会”共签约项目97个,合同引进内外资110多亿元。 一批重大项目落户衡阳:如已开工的总投资10.8亿元的建滔三期“双二十”项目、中钢集团投资5亿元对衡冶进行技术改造及产品升级项目、中国盐业总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60万吨盐、20万吨纯碱项目、金六福酒业集团投资1亿元在该市建设白酒生产基地项目等。 在2006年里,衡阳在招商引资领域进行了“三大战役”:“深洽周”、“厦交会”及“中博会”,这三大战役,衡阳都实现了完美“收官”。也就是在去年,衡阳频频展开了与国内外先进经济力量的对话,正是一些极富现实意义的顶级商业对接,让衡阳这座商贾重地的“商业之门”,悄悄完成了新的开启。不仅有国美、苏宁等国内家电巨头登陆衡阳,同时,也清晰地听到了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零售巨头抢滩衡阳的脚步声。 衡阳市委书记徐明华、市长彭崇谷提出:未来一年内,衡阳将以创业创新为主线,致力于推进新型工业化,致力于加强新农村建设,致力于优化经济结构,致力于加强节能降耗和生态环境保护,致力于促进社会和谐,力争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超过“一点一线”地区平均水平。 紧抓机遇,衡阳经济强力后发赶超 种种迹象表明,2007年,难得的发展机遇,正摆在衡阳面前。 国际背景方面,2007年世界经济增势依然强劲,世界贸易继续稳步上扬,国际资本正加速向亚洲新兴市场国家转移;国内背景方面,“中部崛起”战略已经实施,衡阳市已经被国家正式列为老工业基地,这意味着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政策,也将延伸至衡阳,国家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社会事业发展投入、西部开发投资比例(“三个确保一个加大”)也将高于往年;省内背景方面,湖南将进一步加大对“一点一线”地区加快发展的支持力度。 面对机遇,2007年,衡阳经济要实现后发赶超,力在哪里? 力道一:利用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践表明,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区域经济发展的源泉,产业集群之后,不仅集群的产业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相关联的产业也将得到推动,如同“乘法效应”一样,将使该地区或相关产业产生裂变,经济发展快的地区,大都是产业集群发挥作用较大的地区。 衡阳这几年一直坚定不移地走“产业集群”的道路,经过数年的培育,这一思路已经开花结果,衡阳的五大重点产业,无论在产值还是实现税金总额等方面,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均接近了“半壁江山”,优势已经非常明显。2007年:衡阳将加快建设以水口山为龙头的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产业,力争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产业产值过100亿元; 加快建设以衡钢集团为龙头的专业化无缝钢管及深加工产业集聚区,努力打造“衡阳钢管深加工产业园”,力争钢铁冶炼及管材加工制造产业产值过80亿元; 加快建设以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公司为龙头的输变电制造产业,促进相关企业加快向国家火炬计划输变电产业基地聚集,力争输变电设备制造产业产值过50亿元; 加快建设以衡阳建滔为龙头的盐卤化工产业,切实抓好“双二十”工程和“盐硝联产节能环保”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盐卤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产值过30亿元; 加快建设以亚新科、天雁机械、风顺车桥、长丰六合、湖南机油泵等企业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力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过30亿元。 与此同时,还要发展壮大以中钢衡重为龙头的机械设备制造产业,以紫光古汉、恒生制药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以泰豪通讯、北方电子为龙头的电子产业,以燕京啤酒、金六福雁峰酒业为龙头的酒类制造产业。 力道二:让“工业园区”成为经济增长点。对于工业园区建设,衡阳又将有大动作。今年,除了要求“一区两园”(高新技术开发区、松木工业园和白沙工业园)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外,衡阳将突出抓好“衡阳钢管专业加工园区”的建设,这个园区将成为衡钢集团产业链的延伸,一旦该园区建设成功,年加工产值将达到45亿元,目标瞄准规模大、品种好、效益好、全国一流的钢管加工基地。 衡阳今年“工业园区”另一个大动作是与深圳工业进行对接,建设“(衡阳)深圳工业园”,目前,该市正与深圳市政府进行衔接,并组织专人对园区规划、用地、资金以及政策问题进行研究,迅速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以确保园区建设年内全面启动实施。该园区建设成功后,对衡阳工业的推动,将起到积极作用。 力道三:壮大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实力。作为最具活力的经济成分之一,民营经济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民营富市”,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民营经济,衡阳仍将把它作为加快发展的主体经济来抓,坚定不移地扩张民营经济总量,进一步优化衡阳的资本构成。 未来衡阳将围绕重点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来发展中小企业,以提高中小企业与优势骨干企业之间的配套水平,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 力道四: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有人曾指出,新农村建设,核心就是农业产业化,需要用“工业化”理念进行指导。衡阳是农业大市,却并非农业强市,为什么?关键的原因在于,衡阳大部分农产品既无规模优势,又无特色优势,以该市的传统农产品强项粮食和生猪为例,在质量和品种上,都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就目前来看,在生猪养殖、加工、粮食加工、植物油深加工等领域,已经有不少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崭露头角,但这些企业无论在规模还是品牌影响力方面,都还尚需火候锤炼,因此,培育更多更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仍将是该市未来农业发展的关键。 力道五:全力培育商贸物流业。衡阳自古就是“商贾重地”,商业在衡阳经济总量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衡阳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衡阳具备发展商贸物流业的前提条件。 但衡阳商贸物流业一直没有发展到应有的高度,衡阳工业的物流成本降不下来,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衡阳目前的物流发展水平。 衡阳在今年已经明确提出“三产活市”的战略,把三产作为全市支柱产业来抓,充分表明了衡阳发展商贸物流业的决心。 力道六:实施品牌强市,优化产品结构。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市场竞争力其实就是品牌竞争力。很多产品的质量及使用价值大同小异,但由于品牌影响力不同,价值也是天差地别。 衡阳虽是个产品大市,但却是个品牌小市,偌大的衡阳,尚无一家拥有全国“驰名商标”的企业,著名商标的数量,也相对偏少。无品牌,衡阳企业产品的价值偏低,这就直接影响了衡阳经济的竞争力,因此,在今年以及未来几年,衡阳将加大优势企业的品牌扶持力度,做强一批优势品牌。深入开展“驰名企业”、“知名产品”的评比活动,大力包装和推介品牌产品,扩大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推进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尾声 当年的老工业基地,曾在湖南有相当地位和影响的衡阳市,沉寂多年后,终于结合自己的实际,多方发力,后发赶超,顺利将所定目标“收入囊中”,为衡阳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来,还不断有好消息传来:为确保今年经济发展又好又快,衡阳全市正拓宽渠道,力争从金融市场融资100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39亿元,比2005年增长30%;全市掀起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市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高潮…… 人们有理由相信,厚积而薄发,只要紧紧抓住了“经济创新、又好又快”的牛鼻子,这座有两千余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老工业基地必将重焕耀眼的光彩!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