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者有其屋”迎来政策强力支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8日 11:01 中国产经新闻

  国务院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大财税等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

  “居者有其屋”迎来政策强力支持

  本报记者 杨未宏两会报道

  随着近年来房价的飙升,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越来越受到国人和高层领导的关注。3月5日上午,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加大财税等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居者有其屋”迎来政策的强力支持。

  同时,廉租房制度也受到了

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的重视与热议。据《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被本次全国政协会议提案组定为第1号提案的是由民革中央提交的《关于政府参与投资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议》的提案,“通过政府参与投资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让每一户中低收入家庭都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全国尽建廉租房”,这同样也是建设部的理想。

  建设部硬性要求:“应保尽保”

  今年2月14日,建设部通报2006年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情况时,特别强调了“应保尽保”,要求全国所有的市县今年年底前都必须建立廉租房制度。据民政部的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中国内地城镇低保人口总量为2200万,那么,在原则层面上,这些人口都应是“应保”范畴。

  面对上百个城市对廉租房的边缘化,建设部不得不选择“督战”的方式——除了为145个城市划定“2007年年底”的时间底线之外,还首次提出了“应保尽保”的硬性要求。

  记者了解到,建设部目前已经要求,166个尚未上报和承诺从土地收益中提取比例用于廉租房建设的城市,必须在5月1日之前上报,而后向社会公开承诺。在上报并承诺提取比例之后,地方政府须向建设部提交具体的廉租房建设规划,这份规划当中必须包括该城市“应保”总量、目前覆盖总量、未来1年建设规划等方面的内容,建设部在下一年度进行检查时,这些将作为考核的依据。对于未能达标的城市,建设部将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并在必要时上报国务院进行处理。

  “中国的人口基数很大,因此住房保障体系一下子覆盖所有低收入人群是不现实的,这需要时间。”当“应保尽保”的美好愿望面对2200万城镇低保人口的巨大数量时,就连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的权威专家也不敢过于乐观。

  扩大廉租房政策的覆盖面

  即使能够顺利达到建设部提出“应保尽保”的要求,但是否真的能够做到“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呢?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地产业总商会会长钟小健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根据各城市房价和物价水平,重新核定各地低收入家庭的标准,在现有基础上扩大廉租房政策的覆盖面,力争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全面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钟小健认为,我国廉租房政策覆盖面低,受益人群少。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普遍将住房保障对象界定为城镇低保家庭,申请条件太严,符合申请条件的面很窄。从各地申请条件看,基本上针对市区常住户口、人均住房面积低于7或7.5平方米的低保户家庭。这将一大部分家庭月收入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上,但是无力购房及租房的城市居民排斥在廉租房之外。其次是许多符合现行政策条件的低保户也没有享受政策优惠。按照各地核定的申请条件,目前仅北京、上海、河北等地基本实现了对符合条件的最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总之,我国廉租房的受益面还非常小,国外发达国家一般在总户数的10%左右,而我国即使是这项制度做得最好的上海,到目前比例也仅为0.5%左右。

  廉租房体系建立有待时间

  “关键问题是,能够建立起真正起到分流作用的廉租房体系,需要非常长的时间,现在的工作只是在‘补缺’,所针对的人群还只是城市原住民的存量,而城市新移民还没有包括进来。”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表示。

  钟小健认为,建设部及各地方政府要制订具体的扩大廉租房政策覆盖面的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廉租住房制度覆盖范围。廉租房政策覆盖面的大小以当地家庭总数的一定比例来衡量更加科学。通过政府财政支持,保证廉租房建设的资金来源。制定严格的法律规范,以法制化的硬性手段推动廉租房制度的建设,防范违法违规行为,对弄虚作假现象,严肃查处,以确保享受政府廉租房保障的是真正的低收入且住房困难人群。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