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青苗也要过3·15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8日 05:12 中国质量新闻网

  

[图文]青苗也要过3·15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在这一天,每一个消费者要为自己所遭遇的劣质产品讨个公道。

  对于田间地头刚冒出嫩芽,“消费”了假冒化肥、劣质农药、伪劣地膜等劣质产品的田间“青苗”呢?它们也要过3·15!质检部门就是它们的权益保护者之一。

  “民以食为天,食以苗为先”。没有田间茁壮成长的青苗,就没有餐桌上丰盛的食物。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就是“青苗”杀手。质检部门在挥“锄”打假的同时,也在时刻紧盯着正规农资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的变动。多年来,质检部门通过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为堵住劣质农资产品走进市场建立了一道有力的“防线”,为促进农资产品质量提高产生强劲的推动力。

  质检部门推动农资质量稳步提高

  农资产品质量抽查客观地记录了农资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的过程。统计数据显示,20年来,我国共对10412家企业的13018种农资产品开展了监督抽查,抽查产品覆盖了农药、化肥、农机、农机配件等31类产品,抽查频次在5次以上的产品有20多类。

  20年来,农资产品抽样合格率自1994年以后稳步上升,由1994年的52.1%提高到2005年的87.6%,1995~2005年11年中有7年的抽样合格率超过70%、5年的抽样合格率在80%左右。

  生产领域合格率远高于流通领域

  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发现,一些农资产品在生产领域抽检的合格率,远高于在流通领域抽检的合格率。

  去年春耕时节,湖南省质监局对全省农资产品生产企业和市场上在销的农资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在各生产企业共抽取农资样品1780余批次,平均抽检合格率为84.5%。在市场上抽取各种农资样品779批次,合格448批次,平均抽检合格率为57.5%。生产领域农资抽检合格率高出流通领域合格率27个百分点。

  再以农药为例。根据国家农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沈阳)2004年的调查,生产企业农药产品合格率达到85%以上,但是在市场和用户手中,产品的合格率不到45%。

  在生产领域,国家质检总局2006年对农药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此次共抽查了河北、上海等11个省、直辖市55家企业生产的80种产品,合格74种,产品抽样合格率高达92.5%。抽查结果表明,大中型企业产品质量较好,21家大中型企业的31种产品全部合格,小型企业生产的产品存在一些质量问题。

  在流通领域,有关部门2004年对辽宁地区农药市场进行了抽查,共抽到38个经销单位的60个农药产品,完成检验的56个产品中,合格的只有19个,合格率仅有33.9%。其中,杀虫剂的合格率为58.3%,除草剂的合格率为80.0%,而杀菌剂的合格率仅为3.7%。

  抽查发现,造成部分农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一是随着农资销售渠道的增多,市场竞争加剧,一些不法分子见利忘义,坑农害农。同时,一些农资经营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放松了内部质量管理,有的甚至公开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二是市场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乏力;三是由于农资生产、经销点多且散,大多分布在乡镇或山村,而基层管理部门大多数底子薄,基础设施差,缺少必要的交通工具,对农资打假和检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四是少数农资生产企业内部机制不健全,管理混乱,放松了质量要求,造成产品质量滑坡。

  劣质农资产品危害巨大

  从有关农资抽检结果来看,化肥、农药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是企业为降低成本,使用劣质原料,粗制滥造,掺杂使假。同时,部分农药产品还存在标识不注明农药的主要成分,只标注英文名称,或是用模棱两可的名称误导农民等问题。销售过期失效农药的现象也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对农作物的杀虫治病。

  我国农业绝大部分是个体化生产,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在选购农资产品时大多从价格方面考虑较多。比如,农民在购买农药时,多从短期药效或价格角度考虑,更容易选择高毒或者是不合格的农药,这样做一是容易导致使用过程中人身安全受到伤害;二是使用不合格农药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造成损失;三是造成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直接影响

食品安全,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四是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和环境保护,甚至导致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作为食品生产链的上游产品,农药、化肥等产品的质量对于食品安全的影响至关重要。只有田间地头的“青苗”不再受劣质产品所坑害,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消费才能有更切实的保障。青苗的3·15,就是每个消费者的3·15。

作者:赵陕雄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