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评:让城乡人民共同享有改革成果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8日 02:58 中华工商时报
两会和民政部传出的消息显示,两会后,民政部联合有关部门起草的农村低保政策性文件以及配合财政部研究制定的中央财政补助方案将正式出台,今年上半年要完成全国农村低保建制工作,这对徘徊在贫困线上的农民无疑是个福音。 改革开放之后,农民是最早尝到改革成果的一个阶层,但是,随着城市改革的展开,城市化的加快,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民仅有的改革成果没能保持,城乡居民贫富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扩大,农民的社会保障几乎一片空白。 据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的《2006年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初步测算,在2005年居民收入总量中,城镇居民收入总量占70.9%;农村居民总收入只占29.1%。与上年相比,城镇居民总收入所占比重上升了1.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总收入所占比重相应下降。从1998年之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率快于农村居民的状况至今未有改变。多年以来,GDP的增长速度始终赶不上财政收入的增长,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也是逐年下降,财政支出用于抚恤、社会福利救济和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的费用更是少的可怜,仅占居民总收入的3%,其中,用于农民身上的保障性支出就更少了。 2006年,国家财政收入已达4万亿,政府已积累了相当的财富,公职人员和工商业者也早已先富起来,但财富的分配不仅没有带来共同富裕,而且还进一步加大了贫富差距,加大了城乡差距。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和一些国际组织的调查分析,我国农村绝对贫困群体的成因主要有五种:一是因病,二是因残,三是年老体弱,四是缺乏劳动力或劳动能力低下,五是生存条件恶劣,这部分人占我国农村人口的3.5%左右。长期以来,中国农民养老医疗等保障,一是靠土地,二是靠家庭,三是靠集体,但随着社会转型和城市化加快,这三种保障手段都已弱化。很多无地失地农民加入到贫困人口中来,农村的老龄化指数由于劳动力转移等因素比城市要高,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更加稀缺,农民就医能力更差,过去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主要依托于村级集体经济,而现在几近消失。农村需要社会保障的人口还在增长。近年来,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虽然也在扩大,但城市居民的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已比较健全,城市低保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三条保障线基本构成了较为完善的“社保安全网”。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和薄弱,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在社会保障领域的主要体现,是制约农民消费水平提高和农村市场扩大的深层原因,也是农村社会长期和谐稳定的内在制约因素。这种状况,显然不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也不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全社会对农民都应怀有一颗感恩之心,虽然,在目前条件下,要消灭城乡差别还不太现实,但在国家财力明显增强的今天,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使农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平等的社会保障待遇,不仅条件已经具备,而且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8A3)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