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行急抢人民币理财通行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7日 11:47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方会磊北京报道

  外资行在金融衍品研发设计上的优势,可能使中资行在占据很大市场份额的同时仍会失去定价权。

  4家外资行获得资质

  “在4月人民币业务全面放开前,东亚银行将分三波陆续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东亚银行北京分行一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随着人民币业务全面放开日子的临近,9家获批改制筹建法人银行的外资行正加紧备战人民币理财市场,花旗银行、东亚银行和渣打银行已接连推出相关产品,加上2月份刚刚获批的荷兰银行,目前已有4家外资行获得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资格。另据记者了解,星展、恒生等银行的资格申请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据上述人士介绍,为了备战演练人民币理财市场,作为第2家拿到人民币金融衍生品牌照的外资行,东亚银行已于今年1月4日推出第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聚圆宝”基金挂钩型18个月期人民币产品,此为第一阶段;“第二波是将在3月中旬再推出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4月业务放开后,针对境内居民推出第三波人民币理财产品。”

  由于东亚银行的金融衍生产品系由香港总部结构产品部门研发设计,“每推出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提前一周都会组织国内的分支行去总部学习,然后再各级培训。”上述人士称,演练本身既是为了预热市场,也是尽量使银行内部对产品自上而下的培训顺畅化。

  与东亚银行相似,拿到人民币金融衍生品牌照的渣打银行也于2月14日推出2007年首款人民币理财产品。“但此次渣打的销售期非常短,仅4天不到,而不是常规的一到两周的发售。”一位知情人士称,“渣打缩短销售期,意不在销售结果,即使境外居民认购量不足,银行也会通过一些企业客户汇集资金,以保证产品运行的必要规模。真实目的是为新产品进行市场探风和操练销售队伍。”

  由于仍未到4月的人民币业务全面放开,因此各外资行所推人民币理财产品仅能为境外居民和企业客户认购,这使部分外资行在是否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时心存犹豫。

  “由于现在不能对境内居民销售,也担心给投资者留下‘外资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普通居民买不了’的心理暗示。”一位知情人士分析道。

  这引发了各外资行间策略的不同,如以擅长理财产品开发见称的荷兰银行,则直接明言4月前不会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我们上个月刚拿到人民币业务牌照,原则上已经可以进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了。”荷兰银行一位内部人士说。

  产品定价权之争

  市场预热的同时,已经见诸市面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也凸显了外资行在金融衍品研发设计上的优势。这可能使中资行在占据很大市场份额的同时仍会失去定价权。

  “产品设计正是中资行与外资行在理财市场短兵相接时的软肋所在。”一位外资行人士如是说。

  以花旗、东亚和渣打所推三款产品为例,“花旗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是挂钩恒生指数,东亚是挂钩国际化债券基金,而渣打是挂钩中国生产资源行业的4只港股。”上述人士称,“挂钩指数、基金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设计,对于国内多数中资行来说还比较困难,现在国内人民币理财产品多以固定收益居多,即使是结构性产品,设计上也很简单粗糙,主要集中在与汇率、利率挂钩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上,因而收益率也较低,仅在3%左右。”这似乎未能显出外资行的一枝独秀。

  但是,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实际上,由于现在外资行所推产品还处于业务开放前期,还属于试验阶段,为了降低风险,在产品设计上,各家在设计时都降低了收益率。”上述人士称,“可以预见,在业务全面放开后,外资行的产品设计能力将会向市场上推出许多高收益率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而像以打造产品新概念为特色的荷兰银行,还会带来产品设计的多元化。”

  另据记者了解,目前监管层也正考虑借力长于金融衍生产品研发设计的外资金融机构,对中资行产品创新研发给予技术性培训。

  近日在“瑞银结构性产品圆桌会”上,即有瑞银人士透露,监管机构曾要求瑞银对具有理财业务经营牌照的中资行进行技术指导。据瑞银相关报告估计,目前中资银行研发理财产品虽然占据了中低端理财市场逾50%的市场份额,但在研发与股指、基金等标的物挂钩的衍生产品上,几乎拱手让与外资金融机构。

  “这正在让中资银行丧失国内高端理财市场的‘定价权’。”瑞银的报告做出上述判断。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