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巴彦农民冬天“三忙”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6日 15:00 黑龙江日报
宋玉环 本报记者 孙莉 陈猛 “春种夏管秋收冬闲”,这是对过去农民一年劳作的概括。可眼下在巴彦县农村,这个原来“打麻将、看小牌”的闲暇时光却被“三忙”所取代。截至2月末,全县参与“冬忙”的农民已突破35万人,总收入实现8.87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490元。 培训班里忙充电 “哪有时间打麻将呀,每天上午我们都要到培训班学习。唉,不学习就会落伍,没有知识挣不来钱,会让别人瞧不起的!”刚刚走出培训班的田红霞对记者说。 田红霞是巴彦松花江乡五四村的养殖户,前年她因不懂疫病防治,家里养的猪死了好几头。去年参加了乡里举办的实用技术培训班,通过20多天的学习她掌握了一般生猪疫病的防治技术。这不,听说县里来人又举办“科技之冬”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班,田红霞便报名参加了。入冬以来,巴彦县共培训农民1.4万人次,新转移劳动力1.2万人。去年以来,农民因参加培训掌握新技术、推广新品种人均纯增收入达到1120元。 “以前,我们冬闲时常常聚堆聊天、喝酒、打麻将、看小牌,现在村里有了文化大院,建了图书室,闲了就来坐坐,既能得到休息,又能学到一些技术,在生产时都能派上大用场。”兴隆镇民主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栾忠臣介绍说。 入冬以来,巴彦县充分发挥乡村图书室的作用,组织各乡村多方筹集资金,重新装修了各村的图书室,新添置了一大批农业科技书籍,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村民们把这些乡村图书室亲切地称为“文化大院”。目前,逛“文化大院”已成为巴彦县农民的时尚选择。县、乡、村普遍实行了领导挂点制度,层层建立了冬季农业示范点,以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为先导,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做增收文章。该县采取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印发技术手册等多种形式,向农民推广冬季蔬菜、食用菌温棚栽培等应用新技术。 农贸市场忙交易 为活跃本县与外界的市场流通,巴彦的各级干部积极引导农民闯市场,努力扩大农副产品的对外销售,仅最近的3个月,就有40多种农副产品畅销外地市场,活跃在销售网点的农民达3万余人,预计今冬对外农副产品销售总额将达7亿多元。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巴彦一直致力于解决稳粮与增收的矛盾,努力实现“土里刨金”。为进一步提高冬季农业效益,一入冬,县委、县政府便明确提出了“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确保农民实现增收”的两手抓方针。他们筛选出10家带动农户多、产品竞争力强的涉农龙头企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形成“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了农副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和转化增值,不断提高了农民的内源性收入。 巴彦县拥有丰富的农副产品,特别是养殖业和水产品资源。这个县发动广大干部做农民销售农副品的引路人,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全县有200多名机关干部下到村组建立科技示范基地250多个,面积达3000余亩。该县畜牧局、水产局在全县各乡镇均建立养殖示范基地,受益农民2000余人。 温室大棚忙侍弄 眼下,放眼巴彦大地,与一望无垠的白雪平分冬色的,便是那银光闪闪的温室大棚了。如今在巴彦县,高效农业的发展已改变了农民历史形成的“猫冬”生活方式,冬季成了农民增收的重要季节。巴彦镇红星村是蔬菜生产专业村,全村蔬菜种植面积1000多亩。在该村党支部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孙福岩的蔬菜大棚里,他和家人正在忙着对开了花的黄瓜进行棚间管理。“我种的大棚黄瓜已经陆续上市了。这个温室大棚一冬天下来收入1万元不成问题。”据统计,目前,巴彦县已建起了26.5万亩农业高效园区,蔬菜温室大棚达到4500座。 这个冬天,巴彦镇的退休老干部谢臣不仅在忙着照顾自己的20万袋食用菇,还不停地穿梭于全村甚至全县600多栋食用菌大棚里,为菇农们进行技术指导,该县像他这样忙着种植食用菌的有1600多户,而穿梭往来搞贩运食用菌的则成为这个县冬忙中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 过去的“冬闲”,如今已成为巴彦农民增收的旺季。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