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GDP增长目标8%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6日 07:2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在3%以内;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得到改善。

  温家宝说,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的目标,综合考虑了需要和可能等多种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各方面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工作重点放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上来,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增长速度,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五个政策原则

  报告指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必须把握好五个政策原则。

  一是稳定、完善和落实政策。

  二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重点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规模,在优化结构中促进经济总量平衡。坚持有保有压,不搞一刀切。更多地运用经济杠杆、法律手段引导和规范经济行为。

  三是大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集约用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提高产品质量。

  四是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

  五是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各项工作。

  核心数据解读

  8%意味着什么

  

  在中国经济经历了少有的连续四年两位数加速增长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2007年经济增长提出的预期目标,仍然是过去两年提出的8%左右。

  全国人大代表郝富霞认为,经过连续四年高增长,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四,国家有更多财力用于“三农”、社保、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百姓得到更多实惠。但经济运行一直绷得较紧,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剧,前进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吉林的全国人大代表岳清友说,目前国家对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已经从过去的“又快又好”转为“又好又快”,这说明在综合国力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后,要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降低经济增长消耗上去。经济增长要讲究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相匹配。

  “经济增长就像开车一样,路不太平坦,太快可能会翻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张立群研究员说。但他也同时指出,我国人均GDP位于世界100位后,社会事业基础薄弱,这些问题都要靠经济发展来解决,必须保持一定的、较快的增长速度,做到“好中求快”。

  一些代表委员发现,最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实际增长率往往高于政府提出的预期目标好几个百分点。“政府提出的预期是比较稳健的。”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蔡志洲研究员解释说,经济增长是客观的,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平抑经济波动。经济实际增长率和政府预期有差距很正常,政府预期若是高了,就更容易被层层加码。

  8%的预期目标,主要是向社会传递政府的意图。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提出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的目标,综合考虑了需要和可能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各方面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工作重点放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上来,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增长速度。

  蔡志洲研究员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两三年间仍将保持较快的速度,但增速有可能会发生一些递减,这也是正常的。从世界范围看,8%已经是一个相当快的速度了。

  10%带来了什么

  

  经济增长连续四年达到或略高于10%,少有的经济增长高位运行,引起世界的瞩目。这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人大代表和会外专家们对此有着各自的见解。

  “经济发展出现了历史上难得的好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打下了扎实基础。”长期研究中国经济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

  但在“经济高增长的背后,我最关心的是节能降耗问题。”秦池江代表指出。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尖锐,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为突出的问题。经济增长越快,造成的经济增长成果的分配越发不均衡问题,也值得注意。北京大学学者蔡志洲认为,当前各地区、各阶层发展的速度和程度差别越来越大,这都需要政府加以调控。

  在当前中国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遏制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的同时,要抓住时机加快服务业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林毅夫表示,这已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质量提高的战略任务。张立群研究员说,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中国经济出现了国际收支不平衡造成的资金过剩,这需要进一步收回流动性;对投资要进行适当调控,既要防止反弹,也要保持适当增长;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偏快,需要注意保障中低收入者住房。

  本地解读

  四川经济增速会高些

  在北京参加“两会”的两位四川经济学者代表,在仔细阅读了昨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后,结合本地情况作出解读。

  GDP增速 四川要高1%

  西南财大MBA教育中心主任易敏利教授

  “这是一个指导性的意见,是全国的平均增长水平,不排除有的地方高些,有的地方低一些。”研究宏观经济和企业管理的易敏利认为,按照往年四川和全国的GDP增速比较,虽然今年全国的目标是8%,但四川可能最终还是要比全国高1%。

  “8%已经很不错了,这意味着每年增加1000万左右的就业人口!”易敏利说,增速过快不一定是好事,这会导致资源浪费、大起大落,他还强调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几个细节,包括多次强调加大对西部的投入,在几个地方提到“不低于上一年”,这都说明中央政府对西部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持。

  易敏利认为,宏观调控对一些产业会有影响,但对四川来说,影响不会太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四川资源比较富集,特别是水能资源,大的水电站并不是调整的主要方面;二是报告提出的重点发展服务业,四川的旅游和人力资源丰富,在第三产业,尤其是外包服务等方面拥有巨大潜力;第三,国家相继建立的一些对资源富集省份的补偿机制,以及中央转移支付的投入,能对四川的各个产业带来外部拉动。

  和谐社会需要四川更快

  西南财大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副所长纪尽善

  “对四川的要求不是8%,应该比全国更高。”纪尽善认为,四川本身经济比全国滞后,而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提高居民收入,因为四川增加居民和农民收入的压力更大,所以增速会更快。

  纪尽善认为,从产业看,四川部分高能耗的传统产业可能在此轮宏观调控中会受到影响,但农业等能迎来新的机遇;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工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粗犷和分散,这一点将会在“两会”上提出来讨论。(许鹏)

  代表建言

  减轻个人投资的税负

  “《个人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虽经2005年修改后更具有权威性和操作性,但仔细研究其内容,有关公民个人投资所得的个人所得税负却非常不合理”。全国人大代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孙洁代表说。

  不仅是个体工商户、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中的个人所得需要承担比高收入工薪阶层更重的高额税负,而且公司企业中的个人投资所得需要承担双重所得税负,不利于鼓励个人投资、增长社会就业,不符合税负公平原则。她说,从个人所得税法本身的规定来看,个体工商户、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中的个人投资所得的税负要比高收入阶层工资薪金所得的税负要高得多。

  孙洁等代表认为,应当鼓励公民个人投资,减轻个人投资的个人所得税税负,为公民个人投资创造一个公平的税收环境。

  财经热点解读

  物价

  报告 CPI涨幅在3%以内

  “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在3%以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物价调控目标作了这样的安排,3%的预定目标与上年的年度目标相同。

  动向 物价上行风险大

  当前的经济形势是“高增长、低通胀”,以2006年为例,经济增长率为10.7%,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仅为1.5%,物价总体温和。

  不过,中国工商银行安徽分行行长、全国人大代表赵鹏指出,政府工作报告在介绍完经济增长连续四年达到或略高于10%之后,接下来就说“没有出现明显通货膨胀”,说明在经济高增长的背景下,政府对通货膨胀问题高度关注。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全国人大代表秦池江认为,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虽然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当前通货膨胀压力很小,必须有所防范。

  当前,流动性过剩给整个物价形势带来不小压力。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蔡志洲研究员表示,由于国际收支不平衡造成央行不断放出基础货币,货币供给增加的压力正在加大。货币供给超过实际需求,就容易造成通胀压力。

  央行等部门认为,当前物价上行风险要大于下行风险。

  虽有压力,但今后并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胀。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当前社会供求关系总体平衡,供略大于求,这总体上制约了明显通货膨胀的出现。更重要的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宏观调控实践,政府对市场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调控艺术和手段不断完善,完全有能力应对通货膨胀的压力。

  “3%是物价温和上涨的上限。”蔡志洲指出,这个指标是切合实际、留有余地的,政府通过回收流动性、稳定粮食价格、把握资源性产品和公共服务价格调整节奏等方式,完全能够实现。

  宏观调控

  报告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报告指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动向 财政货币政策继续“稳健”

  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

  温家宝说,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一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今年中央财政赤字拟安排2450亿元,比去年预算赤字减少500亿元;拟安排长期建设国债500亿元,比去年减少100亿元;拟安排中央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804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250亿元;中央政府建设投资总规模为1304亿元。

  二是政府预算支出和政府投资要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政府投资使用要确保“三个高于”,即: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入高于上年,用于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高于上年,用于西部大开发的投入高于上年。同时,加大对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的支持。

  三是合理安排中央财政超收收入。

  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有效缓解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银行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的信贷支持;继续控制中长期贷款,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劣质企业贷款。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积极探索和拓展国家外汇储备合理使用的渠道和方式。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逐步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坚持扩大内需方针,重点扩大消费需求。要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合理调整和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落实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加强企业工资分配调控和指导,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机制。继续落实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及调整相关人员待遇的政策措施。特别要扩大农村消费需求,认真落实促进农民增收减负的政策措施,加强农村商贸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和条件。

  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

  温家宝说,要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继续严把土地、信贷闸门,根据不同行业情况,适当提高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严格控制新上项目,特别要控制城市建设规模。加强关系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大型水利、能源基地、铁路干线、国道主干线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农业农村、社会事业、自主创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中西部地区。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重大投资项目决策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中央预算

  报告 设500亿稳定调节基金

  报告说,中央财政拟从2006年超收的2573亿元中,安排500亿元设立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以“更加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保持中央预算的稳定性和财政政策的连续性”。

  动向 可实施反周期财政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近几年由于经济增长高于预期目标,加上一些政策性增收因素,我国财政超收较多。从2003年至2006年年均超收2040亿元。设立稳定调节基金是完全必要的。基金的使用纳入预算管理,接受全国人大监督。

  权威人士透露,稳定调节基金将专门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收支缺口。基金单设科目,安排基金时在支出方反映,调入使用基金时在收入方反映。

  据介绍,这一基金在2007年财政预算中已经开始发挥效用。今年中央财政预算收入增幅高于税收计划420亿元,如果税务、海关部门的税收实际情况完不成预算收入,则通过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解决。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邱思胜说,有了调节基金,国家在遇到重大自然灾害等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时,就不必临时调整预算;同时,将基金纳入预算管理,解决了长期以来财政超收部分游离于预算监督之外的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日前也强调了调节基金对于稳定的作用,他认为,基金为反周期财政政策的妥善实施提供一个平台。

  非公经济

  报告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报告说,要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动向 鼓励非公经济进入公用事业

  温家宝说,要认真落实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金融服务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完善金融、税收、技术创新等政策,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引导和管理,促进企业依法经营。

  国企改革

  报告 要加快垄断行业改革

  报告强调,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

  动向 实行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

  温家宝提出,一要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二要推进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三要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四要抓紧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要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实行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

  财税改革

  报告 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报告说,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动向 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

  温家宝说,现在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使内外资企业处于平等竞争地位,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这项改革涉及制定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草案)》将提请本次大会审议。

  温家宝提出,要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制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方案和措施,建立规范的政府非税收入体系。

  名家视角

  汤敏:主基调是防止经济过热

  今年GDP预计增长多少?世界银行年初预测:9.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卢中原认为增速将在10%左右。银监会研究局副局长范文仲也认为增幅在10%左右。

  昨天,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8%左右,比外界预测的目标要低。“其实,从报告内容能看出,今年的主要基调就是防止宏观经济过热。”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连续几年,我国GDP的实际增幅都比预期目标要高,提出这个目标算是比较稳健的。

  至于CPI增幅,今年的目标是3%。汤敏表示,“定出这个标准,说明如果CPI增长不超过3%,中央还可以容忍和接受,一旦超过3%,估计就会出重拳来调控。”

  汤敏认为,政府今年进一步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很明显是要降低一些政府投资行为,从财政角度适当给整个经济降温。

  流动性过剩、信贷增长过快、人民币升值,是当前金融业最受关注的几个话题。去年,央行连续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来看,效果并不如想像中那么好。有专家认为,央行今年将两次加息或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对此,汤敏认为,加息还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得看出发点。“如果CPI上涨较快,加息的可能性会比较大,如果只是缓解流动性过剩,则只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更大。”(杨斌)

  名家视角

  关于房地产 报告有两大新意

  □易宪容

  正如我早几天撰文指出的那样,今年“两会”房地产问题一定会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这不仅表现为政协的第一个议案就是关于经济适用房的,而且在温家宝总理政府报告中,谈房地产方面篇幅也比往年要多,更为重要的是提出了两个最有新意的内容。

  第一方面的内容就是未来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重点放在面向广大群众的普通商品住房上。这既是对2006年国六条细则进一步强调,也是向市场发出了明确的政策信号,即是以中低住房为主,而不是把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建造成高档住房。可以说,这点是中国未来房地产基点,是任何人或企业都不可改变的。

  同时,普通商品房的生产还表现在建立起完全政府负责的廉租屋、经济适用房及限价房的住房保障体系上。目前市场流行的住房保障体系的思路,要建立大量的廉租屋来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但按照发达市场体系的情况来看,廉租屋只是解决完全丧失工作能力、残疾人、老人等住房的问题。

  至于经济适用房,以北京为例,3年要拿出“两个一千万”来建经济适用房及限价房,如果这些住房的建筑面积每套70平方米,那么2000万平方米住房相当于30万套住房。30万套经济适用住房对于1700万人口(600万户,以2006年统计数)的北京来说,同样是杯水车薪,所占总居民户口的比重只是5%(这还不包括新增人口)。

  因此,总理的报告明确表示了广大居民的住房就得通过普通商品房来解决,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就得生产广大民众能够有支付能力的住房,而不是生产更多经济适用房。既然居民的住房要通过普通商品房来解决,那么在目前中国的土地等资源约束条件下,就得减少其他住房的生产,比如在报告中就明确表明要禁止高档别墅的生产,禁止豪华性土地资源浪费等,而这就是解决民生的重要方面。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另一个有新意的地方就是“加强房价监管和调控,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该提法与往年有很大的不同。在早几年,基本上是要遏制部分地方房地产投资过热,遏制部分地方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今年的提法改变为遏制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

  房价快速上涨必然会带来房地产开发投资过热、必然会让更多银行的资金流进房地产市场。只有抑制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让房地产利润保持在社会平均利润水平上,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才会减下来。这才是房地产市场要害所在。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政府会通过什么样的政策来抑制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

  GDP目标

  将引发产业导向变化

  2007年GDP增长目标已明确:8%。

  作为衡量一国宏观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指标,8%当属中央政府在权衡各方面利弊因素后获得的最为合理的目标。这一数字透露出来的信号相当明确,也就是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增长。既要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健增长,同时也要防止因为盲目追求GDP数字而出现经济过热的问题。

  历史经验表明,如果中国经济持续在双位数以上区间超高速运转,将会使得经济增长的内在质量受到严重损害,由此引发能源与原材料供给的紧张,导致地方政府更加偏重于投资于大兴土木。而超高速发展的背后,则是对民众福祉的损害和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反之,GDP增速一旦低于8%,则会加剧即期就业与社会矛盾的压力。同时,企业利润可能出现普遍的负增长。这些都将是中国经济不可承受之重。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合理科学的增长目标,未必意味着目标落实的顺畅无阻。近两年,我国的经济发展态势与政府预期呈现较大反差,这其中反映出的体制性问题必然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首先,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尚未完全脱离GDP标准。2006年之所以创出近年来GDP增幅新高,与其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关系密切,各地方为追求更好政绩,热衷于加大投资,上项目,而且互相攀比之风日盛。

  其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仍然任重而道远,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获得根本性变化,导致了对资源投入的过度依赖。但同时,粗放型增长的经济附加价值偏低,因此其投入规模很难从微观上加以具体控制,容易超出规划目标。

  第三,经济增长需求结构尚存不足,国内消费需求受制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的影响,短期内难以出现质的突破。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扩大几乎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最简单而且快捷的手段,因此导致GDP增长的速度偏快但质量不高。

  需要指出的是,面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单纯一个GDP指标实际上已经无法充分判断经济的健康状况,发展前景需要从多个角度考察,包括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率、物价总水平是否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是否获得有效控制等。这些指标的综合判断是:既要经济增长,又要提高民生福祉。

  在具体的产业发展导向上,这一目标的落实将会引发如下变化:高附加价值的科技创新产业将会获得政策扶持;事关民生基础的医疗、教育将以基层民众需求为导向,相关产业内竞争格局调整也将展开;伴随经济的持续增长,消费升级概念的产业方兴未艾。(马红漫:上海电视台财经评论员,经济学博士)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