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差距扩至6.4倍 代表委员呼吁:打破行业垄断(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 19:23 中国新闻网

  

工资差距扩至6.4倍代表委员呼吁:打破行业垄断(2)

  劳动保障部发布通知,加大对收入过高的行业、企业工资分配的调节力度,高收入垄断行业工资浮动比例将由0.75下调至0.6以下,即企业效益增长1%,员工工资总额最多可以增加0.6%。据了解,2006年开展监督检查的重点对象是金融、电力、电信、烟草、煤炭、石油石化等行业的国有企业。中新社发 井韦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福利腐败”加大收入差距

  在工资收入之外,垄断行业的高福利历来广受诟病。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步正发披露,目前,电力、电信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到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到10倍之间。

  垄断行业高福利是一种腐败

  全国政协委员温克刚认为,垄断行业形形色色的福利本质上就是一种腐败。有学者称之为“福利腐败”。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博士对“福利腐败”一词的描述是“一些垄断行业将自己掌握的行业资源无偿或廉价地向本行业的职工和家属提供,在福利的名义下形成行业腐败的现象” 。

  经过多年调查研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欧永生将“福利腐败”分为以下两类:

  一类是垄断企业的员工不仅可得到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工资,还可领到高额的年终奖金、旅游等方面的福利。

  另一类是垄断企业以免费或极低的价格,向其员工甚至家属提供本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

   “福利腐败”有三大危害

  “垄断行业的高福利问题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破坏了社会公平,有很大的负面作用。”欧永生说。

  在《警惕福利腐败年终传染》一文中,欧永生分析了“福利腐败的三大危害”:

  1危害社会稳定。欧永生指出,按常理论,社会福利由全社会承当,用于帮助、扶持社会弱势群体,而不是给收入已经很高的垄断企业员工。然而,实际上垄断企业却利用社会公众给予的强势地位,将福利的成本转嫁于社会。

  欧永生分析认为,我国当前存在的社会不稳定问题与社会分配不公有着密切关系,而“福利腐败”对社会分配不公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2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福利房被炒卖、火车免票证被倒卖……由于福利低于市场价甚至是无偿的,势必会使部分剩余福利进入市场流通,冲击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欧永生认为,“福利腐败”最大的危害在于把国有资产、税收等全民财富以福利的名义转为个人财富,或是转嫁福利成本,以亏损为由通过涨价增加群众负担。

  3扼杀自身活力。“我国已经加入WTO五年,这些垄断行业的竞争力面临严峻的挑战,风险与日俱增。在垄断状态下,它可以转嫁给国家。一旦打破垄断,进入市场竞争状态,又将如何生存呢?”欧永生指出。

  垄断企业为员工谋“特权”

  据中山大学政治学博士唐元松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扶植了一批国有垄断企业,目的在于保障关系国计民生的设施、项目迅速发展。在当时举国实行平均主义分配的背景下,这些垄断行业并未出现明显的“福利腐败”现象。

  改变始于改革开放之后。据介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垄断企业凭借自身的身份、地位优势、各种资源,在为国家、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自身利益得到极大满足。

  “‘福利腐败’其实反映了转型时期的普遍性问题,即通过公权力而形成垄断企业员工的特殊待遇。” 唐元松认为。

  反垄断立法遭遇阻力

  温克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要打破垄断,又要进行宏观调控,防止无序竞争。现在还是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并存,这是根本的。要打破垄断,但不能无序竞争。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尽可能地打破垄断,另一方面国家通过行政干预使垄断行业的福利、收入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双管齐下。

  事实上,中央已经认识到“遏制垄断”的紧迫性。去年6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6月25日,国务院将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酝酿多年的反垄断法正式进入立法程序。

  然而,罗益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各方对草案中的一些条款存在争议,法规的出台受到很大阻力,但他认为一定要出台这样一部保护市场竞争、防止和制止垄断行为的法律。(记者 童光来 李洁 曹坤)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