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全球能源安全观的延伸和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2日 14:34 国家发改委网站

  近几年来,国际政治舞台风起云涌,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和复杂,摩擦时有发生,能源安全的脆弱性越发明显,能源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剑桥能源咨询公司2006年底发布特别报告认为,消费国和生产国立场不同,能源安全观也不同。消费国寻求供应安全,生产国也在寻求需求安全。能源安全对消费国和生产国同样重要。为了避免双方冲突,生产国和消费国应该展开对话,国有石油公司和跨国石油公司应该建立新的合作模式。 一、消费国寻求供应安全 (一)消费国的能源安全扩大到整个供应链 对消费国而言,能源安全是供应安全,就是以能够承受的价格获得足够的能源供应。衡量能源安全的两个直接因素是供应量和价格,实现供应多元化是保障供应安全的核心要素。 首先,消费国担心现有剩余产能不足。“高峰产量”理论引发新一轮对资源枯竭的恐慌,油价的上涨又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次,影响供应安全的不仅仅是生产,也与基础设施和整个供应链各环节的安全息息相关。所以能源消费国需要对供应做出评估,同时保障供应链条的畅通,甚至会加强对供应链条的控制。能源安全也不仅仅是石油的供应安全,也与天然气和电力的供应有关。 ()许多消费国将能源安全列为政府重要议题 美国提出“能源独立”设想,关注改善电力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发展电力新技术。 欧盟提出“共同能源政策”,目标是降低温室效应、提高能源效率、开放能源市场、确保供应安全。调整欧洲的能源构成,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同时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需求。 对完全依靠进口的日本来说,能源安全尤其重要。能源安全策略体现在:扩大能源结构中核能的比例,发展可再生能源;在亚洲能源合作领域扮演领袖角色;与产油国(中东和俄罗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二、生产国加强对供应的控制 对生产国而言,能源安全就是需求安全,就是“维持长期有效的、消费国愿意支付的市场价格,并由此确定相应的投资规模,确保足够的生产能力”。80年代中期,曾经因为产能过剩使油价暴跌。生产国不愿意重蹈覆辙,担心中期和长期的需求稳定性。当消费国要求生产国增加产量时,生产国则要求上调需求量;当消费国要求生产国加快新产能投产时,生产国则要求知道需求是否与之同步增长。 为了实现能源安全,生产国需要对需求做出正确的评估,保障连接消费者的能源通道的畅通,加强对各个供应环节的控制,甚至会演变成“资源国家主义”。因此,生产国追求“产能增长与需求合拍”下的利益最大化。同时寻求需求市场的多元化。 不过,某些生产国保障能源安全的做法不是确保供应通道,而是加强对供应的控制,特别是加强对资源的控制。资源国有化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过去数年间,油价的走高使越来越多的生产国采取立足本国公司的策略。 三、对话是避免冲突的最佳途径 为了避免发生冲突,供需双方建立对话机制是克服障碍的最佳方法。 不仅需要在国家之间展开对话,还需要使国家石油公司、跨国石油公司和服务公司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国际能源组织应收集最新的、准确的数据,形成对未来供应、需求走势的清晰认识。生产国与消费国在现有框架内或者构建新的框架,寻找共同点。 在相互依赖越来越紧密的世界里,能源安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如何与其他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这种良好关系可能是双边的,也可能是多边的。因此,能源安全是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在公司层面,双方直接谈判有时比把各方力量同时召集起来讨论更加有效。为了在国家石油公司和跨国石油公司之间实现双赢,必须建立一种新的合作模式。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