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热钱难冻 准备金扛不过顺差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1日 16:25 21世纪经济报道
货币三人行 徐炯 一面是存款准备金连续上调,一面则是外汇顺差持续扩大。导致流动性充裕的根本因素在一时之间恐难以根除。 自2006年7月5日到2007年2月25日,央行已连续5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从7.5%上调至10%。 然而,市场资金仍然十分充裕。 2月27日,春节之后的首次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发行了450亿元的1年期央票,收益率2.7961%,连续12周保持在这一水平附近。而市场利率却出现了大幅下跌。2月28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继续下挫。1周Shibor下跌53.94个基点至1.9919%,2周Shibor下跌59.52个基点至2.14968%。 回顾历史,只有在1987年、1988年,为了抑制通胀紧缩银根,才出现过短期大幅度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而从目前的经济运行情况中的投资增长率、CPI数据,都还没有显示出经济过热、通胀加剧的迹象。 可见,存款准备金连续上调主要源自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央行将这一手段用作吸收多余流动性的手段。 但由于市场对于人民币汇率的不同看法,国际热钱仍在不断流入国内,不少甚至是以外贸顺差的表象显示出来。 仔细分析2000年以来的外汇储备增加情况,自2000年至2004年,中国每年的贸易顺差一直稳定在两三百亿美元之间,并没有出现过太大的变化。 但在2005年汇改之后,贸易顺差突然增加到1019亿美元,2006年的顺差更是增加到了1775亿美元。尽管在退税等方面采取了相关的措施,但更为夸张的是:2007年一月份的顺差已经达到了158.8亿美元,继续大幅度增长。 难道是汇改引起了大幅度的贸易“顺差”的出现吗?这种外贸顺差的突然增加,肯定和人民币升值预期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 在正常的国际贸易交易中,可能混杂了数额巨大的非贸易行为,这也可能就是国际热钱进入国内市场的途径之一。 目前10%的存款准备金水平离1988年曾经最高的13%存款准备金率还有3%的空间,如果央行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可能还可以冻结5000亿元的资金,并且提高准备金也会减小乘数效因而降低整个系统的资金投放。 但5000亿元人民币仅仅相当于目前4个多月的外贸顺差增加的外汇储备增加量。因此,迎接存款准备金新高或许并不太遥远。 (作者系本报资深记者)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