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服饰市场:“多国语言部队”不稀罕 大百货商厦:“哑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1日 08:57 解放日报
服饰市场内“多国语言部队”不稀罕,大百货商厦“哑巴英语”不鲜见,经常逛街的消费者不难发现上海的商街上有这样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镜头一:徐汇区龙华路服饰礼品市场内,从襄阳路市场搬迁过来的小老板姚女士正用熟练的英语向印度客人推销她的“拳头产品”———有17只口袋、30多条拉链的钓鱼马甲,“最早在华亭路,我同老外做生意时,只能用手势比划比划,再靠计算机帮忙,十几年下来,经过自学,我已经能用英语和日语做生意啦”。不光在龙华路,在浦东的亚太新阳服饰市场,在闸北的七浦路市场,用外语会话的服装小老板随处可见。 镜头二:南京路步行街一家大百货商厦,记者看到一对外国夫妇流连于服装柜台前,他们指着一件唐装,用英语向营业员询问“是不是有中式裤子可以配套”,无奈营业员听不懂这对外国夫妇的问话……一来二去,面带失望的夫妇只能黯然离去。 “外语作为现代商业的一项重要服务技能,目前在各大商厦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能用外语同洋顾客对话的营业员寥寥无几”,一位百货业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如今的商业经营模式”。据介绍,目前沪上绝大部分百货商厦所采用的经营模式是出租铺位当“二房东”,自营比例相当小,这就造成营业员绝大部分是厂方人员,他们的培训主要靠各家企业自行解决,在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价格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厂方不可能花大代价聘请有外语技能的营业员,也不可能花大代价对不懂外语的员工进行培训。 不仅是零售业,餐饮业的情况也差不多。据了解,沪上餐饮业高级烹饪人才与高级服务人才的比例大约是8:1。餐饮服务是一门综合服务艺术,它包括宴会设计、摆位、布台、迎宾、扎杯花、插花、点菜、调酒、斟酒等各项基本技能,还要求掌握外语、心理学、营养学等综合学科知识,而现在本市餐饮业服务人才的培训相当薄弱,许多餐饮企业甚至不培训,服务员招聘来以后就立刻上岗。此外,如今沪上不少饭店在招待国外客人时,甚至拿不出一本翻译准确的外文菜单,而一些上档次的饭店,虽有外文菜单,但翻译粗糙,比如“蟹粉豆腐”翻译成“蟹内脏煮豆腐”,令人啼笑皆非。 2010年上海世博会,届时将有7000万人次来沪参观盛会,有识之士呼吁上海商业有必要增加服务中的语言含金量。比如在大百货商厦增设英语、日语导购人员;在服务台上提供有外语翻译的导购手册;在境外消费者比较热衷购买的工艺品、中国特色商品柜台前,增加中英文对照的商品介绍、价格标签……在餐饮业,应该尽快对一些经典菜名作一个统一、准确的英文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