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日本制造”招牌褪色 为日货质量下降求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1日 08:43 中国质量新闻网

  编者按

  曾几何时,在国人心目中, “日本制造”一直是与高品质画等号的。但前一段时间,从日本食品到本田轿车,再到知名的SK-II品牌化妆品,一连串享誉全球的日本名牌产品在中国接连“追尾”,这不能不让国人对昔日无比信任的“日本制造”的高质认识大打折扣。由日本人最先喊出来的“质量就是生命”,如今看来并不是都落到了实处。日本企业和民众纷纷开始反思“日本制造”的金字招牌为何慢慢褪色。有媒体评论说“日本产品世界一流”的神话已经破灭了,而这个掘墓人正是日本厂商自己。于是,原因何在、责任在谁众说纷纭。本期推出的这篇文章的作者表述了自己的一家之言。

  在“中国制造”日益走出国门、走向全球的今天,“日本制造”高品质的经验自然值得中国企业好好学习,其质量滑坡的教训更是中国企业的镜鉴,同样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也是刊出本篇文章的目的所在。

  “日本制造”一直是优质的代名词。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原本让日本人引以为傲的大型企业,如索尼、丰田相继宣布召回不合格产品,逐渐使“日本制造”的质量金字招牌慢慢褪色。

  缘何失去质量自尊

  面对层出不穷的质量事件,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二阶俊博已召见企业管理人员,责令他们对质量监控提交报告。

  除了为“日本制造”质量下降而忧虑,日本上上下下讨论得更多的是,究竟谁该为如今的产品质量问题负责。

  一些人说,这是因为日本的人才素质在下滑。

  日本学生素来以勤奋好学著称,而如今他们的成绩已经落后于新加坡、韩国和芬兰等国家。日本全国的中小学教育者们已经就此不断拉响警报。大学方面哀叹说,新生对文学和艺术比对工科更感兴趣。申请攻读工科的学生从8年前的12.3%下降到如今的8.7%。东京工业大学的一位教授说:“过去,很多学生希望在制造业第一线工作,而且真的竭尽全力,如今却没有人愿意流汗了。”

  京都立命馆大学一位经济学教授说:“丰田和索尼就像一个叫醒电话,说明日本出了问题。”

  对此,有人指责是“大企业病”害了“日本制造”。日本很多企业追求无止境的规模扩大和多元化经营,摊子铺得太大,上下不通风,企业虽然有高水平的生产技术,但这些技术没有很好地用在日常生产中,反而让大企业的产品频频出现问题。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电子公司由技术相关产业开始疯狂地向外扩张,它们的业务变得非常庞杂,延伸到传统高技术的各个角落,大到通讯卫星、核电站,小到锂电池、抽水马桶。以日立公司为例,其原本下辖1000多家子公司,经营成千上万种产品,年营业额高达600多亿美元。但是,它又紧接着采取类似于三菱、三井、住友、丸红、伊藤忠商社等财团式公司所效仿的“崇光贸易商社”模式,把业务延伸到了日本所有的经济产业中,经营任何一种可能的产品,从飞机、导弹、日元、巧克力再到面条,企图满足一切顾客的需求。而这使日本企业在质量控制上疲于奔命,难以保全。

  不但如此,日本公司似乎喜欢聚集在一起,在同一产业里进行质量和价格竞争,缺少独特的竞争策略,业务非常重复,这让它们面临同样对手和市场,甚至互为对手,情况非常尴尬。松下、日立、东芝、NEC出售的几乎是同类的产品,顾客只好在价格上区分,定价权不得已交给了顾客,这损害了公司的利润,虽然占据大量市场份额,却利润微薄。这使日本企业的现金流十分窘迫,难以真正投入巨资搞研发和从根本上控制产品质量。

  亡羊补牢犹未晚

  据业内人士分析,使用索尼电池的

笔记本电脑数量至少1000万台以上,如果全部召回,索尼的损失可能超过5亿美元以上。

  痛定思痛,2006年9月1日,索尼公司制造技术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是在索尼新任总经理中钵良治的努力下设立的,目的是让公司重新成为“靠产品制造能力”取胜的索尼。该中心负责特殊使命,将尽快开发出像过去的“随身听”以及“VAIO”笔记本电脑那样的特色产品,并成为向市场推出特色产品的战略据点。

  并且,中钵把设立该中心的目的定为“实现彻底的质量管理”,他让负责电视、录像机部门的木暮城担任负责产品安全和质量管理的高层专职干部,到处“灭火”。

  但“着火点”不仅一处,让索尼信誉扫地的事件接连不断。如被寄予莫大希望的下一代游戏机PS3,因零部件的质量花费了大量时间,其在欧洲的销售被延期到2007年3月。

  索尼为何在制造能力方面如此衰败呢?原因出在出井伸之就任公司首脑后的10年,有人说那是“无所作为的10年”。出井1995年任总经理时,正是信息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的时期。他当时强调:“要把音像产品与信息技术结合。”索尼本是“以产品制造能力为武器的技术集团”,但自那以后,索尼的硬件路线一下子转向了软件路线。

  同时,出井不断裁员和改变经营体制,以求堵住各方面出现的窟窿。自出井大时代以来,索尼一直在为减少亏损而裁员。这样一来,公司那些有独特想法的技术人员和开发人员难以施展才华,结果人才不断外流。

  现在索尼公司因搞技术出身的中钵上任正推进工厂改革,大力抓质量,似乎犹未晚。

  尽管日本人不断发出“日本制造”质量下降的警告,但日本公司仍然在很多高科技产品领域占据优势。或许正如庆应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金子胜所言:“最大的改变可能不是日本在质量上掉队了,而是亚洲赶上来了。”

作者:□ 顾列铭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