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慧眼巧辨质量骗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1日 08:41 中国质量新闻网

  每逢节日,各商家都会使出种种促销手段抢夺生意。炫目花哨的包装、经过化“妆”变得好看的“妆容”等都很容易掩饰产品的劣质,很多消费者很难直接辨别产品质量的好坏,再加上商家铺天盖地、颇具诱惑力的宣传,一不小心就会买回一些“中看不中用”的产品。根据一些消费者在实际消费中的遭遇,记者向有关部门专家请教,得出一些识别一些产品质量欺诈的技巧,给消费者提个醒。

  过期食品标签藏“猫腻”

  【现象】北京市民刘小姐经常到西点店购买

蛋糕,偶尔会发现口味有所不同的现象,但又觉得西点店的糕点大多是现烤现卖的,不会有过期的情况发生,一直都比较放心。直到有一天,她进入一家西点店时,发现售货员正在撕去蛋糕上的保质标签,然后再更换上新的标签。刘小姐见状非常气愤,当即上前质问,为何更换保质期标签。对方发现露馅后,连忙掩饰说是贴错了标签,现在换上正确的而已。

  在类似案例中,一些标称特效药的保健食品,也爱在保质日期上玩“百变升级”游戏。

  【提醒】凡是食品、药品都会有保质期或是使用期限。按照相关法规,厂家必须在商品外包装上标注保质期限。但总有部分商品在保质期内无法销售出去。一些不良商家为了减少损失,就玩起了更换保质期的手法。消费者在购物时,一定要看清楚所购商品的保质期限是否有涂改,或是换标签的痕迹。如果不慎已购买此类商品,消费者可凭消费凭证到相关部门举报。

  绿色食品标签乱贴

  【现象】各种绿色食品在各大超市随处可见,可是最近有消费者在几家超市都发现了乱贴“绿色食品”标签的情况。如在京城某超市,某省生产的规格为5公斤袋装的清洁米、长粒香米,其绿色食品标签上显示为LB-03-0212081204A。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专家王华飞说:“上述品种的大米绿色食品标志认证时间为2002年12月,根据《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绿色食品标志的有效使用期为3年,到期后应重新认证。”上述的这些食品没有经过监测认证,可能已经不“绿色”了。

  【提醒】节日期间,一些消费者更热衷于购买各种绿色食品。但在购买前应注意查看标签,以免买到超过监测期限的绿色食品。据专家介绍,绿色食品标志的编号由LB和12位数字构成,消费者可通过编号看出其是否过期。其中,编号第3、4位数字代表认证年份,第5、6位数字代表认证月份。目前市场上打“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过期的情况分两种,一种是过了3年有效期,没有再申报;另一种是已经申报,但还没有获得准许。这两种情况均不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监测范围内,产品质量可能也得不到保证。

  水果篮“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现象】过节期间,外表精美、色彩喜庆的礼品果篮成为亲戚朋友拜年互相馈赠的礼物,但一个个漂亮的果篮,有的居然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春节期间,天津市民李女士在某医院门前购买了100多元的精品果篮去看望病人,打开保鲜膜后,发现下面“隐藏”着的

苹果有的竟然已烂了。

  【提醒】一些水果贩子把橙子、苹果、香蕉、火龙果等各式水果打包组合在竹编的篮子里,外面用保鲜膜包装好,扎上红色或粉色的蝴蝶状或心形丝带,看上去很精致、漂亮。但一些“黑心”果贩把表皮烂了个“大疮”的苹果藏在果篮最下面,甚至用土豆埋在篮底冒充猕猴桃出售。特别是在年节期间,礼品果篮暗藏烂水果坑害消费者现象屡见不鲜。专家分析,商贩正是利用了消费者在节日期间不注意质量,不在乎花钱的心态,趁机将坏、烂的水果掺杂在好水果里出售。消费者买东西不仅“中看”更要中质。消协的有关人士提醒消费者,购买果篮最好自行挑选水果、自行组装,或现场监督摊贩“组装”水果篮,以免上当受骗。

  打折促销劣质品

  【现象】消费者黄先生在某超市里购物时,突然发现许多顾客排起队去购买鸡蛋,超市的一个喇叭不停的播放:“新鲜本地土鸡蛋,现在5折销售……”黄先生看见后,赶紧加入了抢购的队伍中。因为人太多,服务员提出为了加快速度,由服务员代为挑选装袋。黄先生心想,反正是同一批鸡蛋,挑不挑质量都差不多。当黄先生买了两公斤鸡蛋回去后,却发现30多个鸡蛋竟然有大半是坏的。

  【提醒】每逢节日,打折、有奖销售等早已成为各商家招揽人气的常用促销手段,但有的商家为了吸引眼球,在打折广告上故意模糊真实情况;有些商家发现商品中有残次品、或者是即将过期时,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销售;有些是在众多商品中掺入不合格产品或将不合格产品与合格产品一起堆放,号称降价促销;更有甚者把一些劣质产品拿到大商场销售说是降价处理品。不少消费者图实惠,抢购时根本不留意商品质量,待到使用时发现上当,回头找商家理论时也是麻烦重重。

  因此当碰到便宜货时,消费者要注意先行检查商品质量,不要只贪图价钱便宜。参加各种优惠、促销活动前要了解详细内容,领取奖品时也要查看质量情况,避免经营者将残次品、三无产品、过期食品或假冒产品混在奖品中变相销售。如果因质量问题双方协商不能解决的,可向有关部门投诉。

作者: 甄书秀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