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提升包头奶牛养殖水平 养殖细节直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7日 05:20 中国质量新闻网

  “在奶牛养殖比较困难、很多地方奶牛养殖数量有所缩减的大环境下,奶业公司的奶牛养殖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回升,质量也越来越高,而且饲草种植面积有增无减,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这与奶牛科技入户是分不开的。”春节期间,内蒙古包头市家畜改良站的杜先生高兴地说。

  据了解,2006年,包头市九原区继续承接国家农业部奶牛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通过2005年奶牛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实施,九原区结合实际情况对县级专家组进行了调整,精减了市、区两级技术指导员,扩增了乡级技术指导员,共选聘了42名技术指导员。同时,按照“便于服务,集中优势区域,主动接受新技术,自动带动周边人”的原则,对示范户进行了重新遴选,在2005年890户示范户的基础上,又增补了110户,并对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办公室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督查组。“通过这一科学、合理的调整,使奶牛科技入户更加贴近基层奶农实际,符合奶农的技术需要,为提高奶牛养殖质量积蓄了科技储备。”专家如此评价。

  据技术员刘鹏飞介绍,奶牛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注重用科技给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养殖质量,这也是科技入户的关键。为了使技术指导员和养殖户掌握先进技术,更新养殖观念,九原区改良站邀请了加拿大奥格威公司和日本全药工业株式会社(北京代表处)的代表,对248名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培训,我们对奶牛饲养管理技术、奶牛繁殖技术和科技推广应用等方面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为提高奶牛养殖质量积蓄了知识储备。”刘鹏飞说。

  刘鹏飞还为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沙尔沁乡海岱村奶牛示范户老段,以前缺乏养殖新信息,奶牛生病后也不知如何医治。一次,他的一头奶牛突然站不起来了,老段急得团团转。凭着经验,他以为牛是缺钙了,给牛输液打针,却没太好的效果,最后请来技术指导员,才得知牛患了营养代谢病,该病是由于能量饲料玉米和蛋白饲料豆类搭配不合理所导致的。现在,老段不仅自己学习新技术,还将女儿送到农牧学校学习。

  “奶牛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还帮助养殖户树立了科学的养殖质量观,以科技提升奶牛的喂养质量已为广大农户所认可。”据技术指导员郭智君介绍,以前,农户以为养奶牛是个体力活,现在,通过奶牛科技入户工程,他们明白了,只有选种选配,才能达到改良和提高的目的。同时,配种时要避免繁殖无序和近亲繁殖,要定期更换冻精,制定繁殖指标,计算每一情期受胎率、总受胎率、繁殖率等,这样,才能提高奶牛的营养、健康和生殖水平。

  奶牛养殖户张大爷说,通过奶牛科技入户工程,农民们还了解到,在饲料供给上,要注意品种搭配和调制,能量饲料与蛋白饲料要合理搭配,配制精饲料与粗饲料要掌握一定比例。“原来以为多给奶牛喂精饲料,奶牛就可多下奶了,现在看来,不是那么回事。”通过科技入户,农民们还树立了预防为主的意识,按照奶牛免疫程序免疫,定期给奶牛消毒、驱虫、修蹄。“这些以前不重视的‘皮毛环节’,直接关系到奶牛的健康和牛奶的产量与质量。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只有靠科技才能提高养殖质量,真正走上致富路。”张大爷说,科技入户后,许多养殖户不仅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而且奶牛养殖的积极性也大大增强。 (《中国质量报》)

作者:刘 霞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