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第三中国”缺少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7日 05: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最近,一位朋友送给我一个古奇(Gucci)钱夹子,这让我大感意外。谁都知道,古奇是意大利著名的奢侈品牌,其任何一款产品,无论是鞋子、箱包,还是服装,均为“身份与财富之象征”。

  过了几天,我很“三俗”地在一家商场的古奇专柜一打听才知道,敢情中国市面上的古奇产品大多为贴牌货,而朋友送我的这款钱夹子则出自浙江的一间OEM工厂。这一事实虽使古奇的“象征”意味有所减弱,但并未降低古奇的品牌价值,相反,我倒觉得这是古奇这一品牌自身的身份与财富的体现。

  虽说“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古奇也经历了80多年的艰难发展,但建罗马得有第一块砖,而塑造古奇品牌也是从小厂干起的。事实上,不光是古奇,意大利的许多世界知名品牌,其创业之初,与今天中国浙江、广东等地大量存在的家族企业差别并不是很大,也多是前店后厂,勤劳俭朴持家。经过多年的发展,意大利的这些家族式中小企业不断壮大起来,制造了令世人惊讶的“意大利奇迹”。在诸多方面具有创业相似性的中国区域中小企业,为什么不能创造“中国奇迹”呢?

  与“意大利奇迹”这一说法相伴,经济学界还有一个更具针对性的说法——“第三意大利”。“第三意大利”由意大利社会学家Arnaldo Bagnasco首先提出,意指意大利中部与东北部一带工业结构以中小型家族企业为主,企业发展具有自发性、小规模、灵活的专业化生产、积极开拓销售市场和产品集中在纺织、陶瓷、服装等传统行业等特征的7个经济区域。“第三意大利”快速的经济增长以及迥异于意大利西北部(大工业结构)和意大利南部(贫穷落后的农业地区)的产业结构,引起了全球经济学家的注意。经济学家对“第三意大利”的崛起经验作了很多总结,一般将其概括为三点:非正式经济、中小企业的弹性专业化和高度的产业集聚。而我国浙江(特别是温州)、广东、福建等地民营中小企业按产业集聚成群的“块状经济”正好鲜明地呈现了上述三个特征,对比东北国有大型重工业和江苏、广东的外资大批量生产的“福特制”工业,国外也有学者将其称为“第三中国”。

  “第三意大利”反映的是产业集群的地理集聚现象,而这种地理集聚现象隐含着区域品牌的内涵。尽管“第三中国”的雏形已经形成,但与“第三意大利”相比,我们仍存在巨大的差距。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在意大利产业集群中,每个企业都“小而精”,相互依存度非常高,不仅仅存在环环相扣的

供应链关系,还有一些中介组织为整个产业提供服务,如研究开发、管理咨询等,这些服务可使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和创意。专家指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中国和意大利产业集群的主要差距所在。国内的中小企业之所以资源散落,创新能力和
竞争力
受到掣肘,就是因为产业环境中缺少土壤养分,而养分恰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最大魅力所在。意大利生产性服务业包括融资体系、专业化的中介服务等等,完善的市场体系为社会化生产和专业化服务机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而在我国的一些地区,虽然政府和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产业集群现阶段迫切需要升级换代,但是在促成升级换代的措施上并不十分有效。一些专业镇建立起的技术创新平台仅仅是一个空壳,与企业之间的运作难以密切联动。意大利的经验可供借鉴,平台只是有形的框架,而生产性服务业所涵盖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逐渐发展。

作者:胡立彪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