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黑”豆腐变“白”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6日 07:13 中国质量新闻网

  做出来的豆腐是“黑”的,说出来谁也不会相信,但这的确是以前河北省保定市南市区马家村里的真实写照。去年,保定市质量技监局开始推行基地+加工户的模式后,让这里加工的豆腐又变“白”了,成了远近闻名的放心豆腐。

  马家村里做豆腐的加工户有20多家,前几年都是一家一户的小作坊,加工户就住在作坊里,卫生条件十分恶劣,有的甚至在村民的猪圈旁加工豆腐,一到夏季,苍蝇乱飞,做出来的豆腐就变成了“黑”豆腐。

  马家村地处城乡接合部,加工的豆腐主要供市区居民消费。为还豆腐的“本色”,让市民吃上放心豆腐,保定市质量技监局采取基地+加工户的模式,下决心进行整治。他们把村里的20多户豆腐加工户集中到一个基地内,实行统一管理,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各作坊分别办理卫生许可证,统一进料、统一标识、统一服装、统一器皿、统一配送,彻底改变了原来那种脏乱差的局面。

  如今这里加工的豆腐不仅通过招标采购供应着保定市的几个高等院校,还覆盖保定周边市场,产品供不应求。

  让“黑”豆腐变“白”,这是河北开展食品小作坊整治的一个缩影。据介绍,河北省的食品小作坊占到食品加工企业的71%,群体大,规模小,分布广,品种多,设备落后,卫生环境差,不按标准生产,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及产品出厂检验都存在着安全隐患。

  针对存在的问题,河北省质量技监部门按照“既要管好,又要便民”的原则,建立了小作坊监管情况季度分析制度,开展以大带小的帮扶活动,组织食品专家开展巡视,帮助企业建立责任共担的联合食品检验室,探索建立信誉担保制度,实行乡镇村街协管,加大对食品小作坊的整治力度。 (《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 名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