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图文]管理创新拯救老字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4日 05:09 中国质量新闻网

  

[图文]管理创新拯救老字号

  中华老字号和洋品牌一街对峙而立,你该选择谁?

  

  

   “头戴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药问同仁堂。”一首老北京民谣形象地反映了老字号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荣耀。

  大浪淘沙,曾经辉煌的老字号,如今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有的甚至仅成为一种记忆。据了解,在1600多家中华老字号中,20%勉强维持经营,70%经营十分困难。

  但令人欣喜的是,仍有一批老字号抓住了历史发展机遇,在经营理念、质量管理及品牌延伸等方面不断创新,展现出新的时代面孔,给老字号带来了希望。

  新体系结新果

  创新质量管理体系,从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近年来,一批老字号企业积极探索,结合生产实际,创新了许多质量管理方法,突破了制约老字号企业发展的瓶颈。

  以北京红都集团为例。采用破坏性的试验,是红都集团进行成衣检验不可缺少的环节。记者在其北京的良乡车间看到,一件成衣一般要过检验员的三道关:一是核查尺寸,检查尺寸单和成衣规格是否相符;二是传统检验,如检验员猛拉口袋里插,或突然拉紧袖口,前后上下拽;三是破坏性试验,如用削尖的硬铅笔专挑手缝部位,如果缝得不牢就会被铅笔划开,出现的问题都要返工。“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红都保证质量的秘诀。”

  再来看看稻香村。在异常清爽的昌平中心工厂,记者注意到,几乎每个醒目位置都挂有质量标准或卫生安全的标语,而且,通过工人工作帽檐的颜色就能把生、熟车间的工人区别开。乱串车间是被严厉禁止的,每个进入生产车间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换装:白大褂、帽子、口罩、鞋套,进入熟食车间还需要穿上水靴,穿戴完毕之后还需要洗手消毒,走过风淋通道方可进入车间。“这是上百年的老店,这也是21世纪的现代化标准企业。”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此外,引进先进技术,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来改进生产方式,也是老字号企业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

  据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生产供应部部长陈杰介绍,六必居现有4个研究室,积极研制健康美味的新产品,开发生产出低盐、低糖、低色的乳瓜系列、莴笋系列、黄瓜系列等产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蔬菜种子,如日本大根、法国巴黎瓜、宫廷黄瓜等优良品种,经过精心培育和种植,至今已经研发、生产出各类酱菜产品100余种。2006年,六必居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开展传统酱瓜籽种研究,将籽种用科学方法提纯、培育,使其单产提高到2000—2500公斤。“正是通过这些产品和工艺的标准化、现代化,六必居才为品牌的连锁化扩张及集团化规模打下了基础。”

  2002年,六必居公司率先在全国酱腌菜行业通过了ISO9000∶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认证;2006年,六必居公司的“天源酱园”已通过QS市场准入,为六必居的长远发展和开拓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家评点

  北京质量协会副秘书长万守刚:

  老字号企业必须创新质量管理机制。老字号企业一般都是从小作坊发展起来的,都是“亲情化”管理,这在企业起步阶段是有利的,但随着经营和生产的扩大,这种管理就显得落后。科学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是老字号企业实现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连锁走新路

  长期以来,很多老字号企业的经营者信奉着“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经营理念,这8个字也被作为金字招牌悬挂于店面最显眼处。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陈旧的经营理念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如今,连锁经营和规模经营的理念已为许多知名老字号企业所崇尚。

  被誉为茶叶第一品牌的张一元公司近年来发展迅速,2006年全国连锁销售额达34400万元,年茶叶销售量及销售额在全国茶叶零售行业名列前茅,在北京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得益于经营理念的转变,先进的连锁经营方式使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据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徐年子介绍,14年前,张一元只是一个单店的字号,14年后,张一元已是一个规模经营的商业品牌,目前已拥有100家连锁店,两家茶楼,26个生产基地,一座现代化的饮品生产厂及科研所、配送中心、销售中心、印刷厂等机构。

  “公司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一个品牌的树立必须具有最大限度的认知度,而这一认知度很大程度来自企业的规模,因此张一元根据自有的特点毅然选择了走连锁经营的道路。”徐年子如是说。

  无独有偶。常年承担为领导人制装任务的红都集团,近两年来也走上了连锁经营的发展道路。“红都品牌仅靠我们自身的力量发展,无论在人力、物力、财力等都是有限的,要想迅速发展,就要合作借势,实现双赢,连锁经营为红都注入了活力。”北京红都集团副总经理史海燕告诉记者,2006年,公司采取了多元化战略,如以各种形式与民营资本合作等方式开展经营。如今红都共有特许加盟店6家,特许经营企业5家,全年仅特许经营实现服装销售8万件,销售额达900万元,占到总销售额的1/4。

  专家评点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主任安惠民:

  经营理念的转变是老字号企业创新的根本。树立连锁经营和规模经营理念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老字号企业在实行连锁经营、开办分店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原有特色,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不能滥竽充数,更不能“挂羊头卖狗肉”。

  提升服务再赢市场

  近年来,一些老字号企业在抓好产品质量的同时,更注重品牌价值的延伸。

  相关产业及产品的拓展和开发成为老字号企业实现品牌价值延伸的有效途径。“服装修改业,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对红都而言,已成为其实现品牌价值延伸的重要领域和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是企业迎奥运实施便民工程所作的一项工作。”史海燕告诉记者,伴随国内成衣业的发展和国际知名成衣品牌的进入,服装修改的消费需求也随之扩大,但目前高档成衣修改专业店仍是空白。服装修改成本低、占用资金少、回报快,但对修改人员的技术要求高。红都正是看准这一市场,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人员多、业务熟悉的优势,迅速发展服装修改业,成立了北京红都服装修改坊有限公司,目前已在金源新燕莎商城和西单商场等中高档商场建立了5家修改坊连锁店。

  此外,人性化、细致化的服务也是老字号企业提升品牌价值的有效方式。“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张一元的所有员工都明白,服务品牌确立还要靠服务内容的长期坚持。”徐年子深有感触地说,14年来,张一元始终坚持为身在外地及国外的老顾客邮寄茶叶,如今张一元的忠实顾客已遍及全国和世界各地。曾有朋友告诉记者,在美国收到了邮递来的张一元茶叶,就如看到了祖国亲人一样,倍感亲切。“人性化服务不仅带来了上百万元的销售,还将张一元品牌进一步发扬光大。”

  红都也不例外。在多年为“两会”代表提供制装服务的基础上,近年来红都又推出了延伸服务——到代表驻地量体裁衣、送衣上门。“每年的3月也是红都人最忙碌的日子。在短短10天左右的会议期间从量裁到制作,每年的上会服务对红都都是一次考验。我们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让客户百分百满意。”

  史海燕还为记者讲了一段有趣的小故事。2006年3月,有位宁夏代表穿着他以前在红都做的西装来参会,由于身体“发福”,这套西装已经不合身了,他提出想“放肥”些,但又想在第二天上午参加会时能穿上。由于时间紧,在与这位代表协商后,服务人员将公司内的一套成衣样品作了修改,送给了这位代表第二天参会,并告诉他等原来的西装修改好后再送还他。“代表非常满意,最后将两套衣服都买了下来。”

  专家评点

  山西财经大学教授卫虎林:

  从品牌理论角度来看,由于老字号一般都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知名度和广泛的认知度,因此老字号企业应通过产品创新和人性化的服务,着力提升品牌的忠诚度。唯有通过忠诚顾客形成的品牌,才能获得持续成长。

  

[图文]管理创新拯救老字号

   据统计,中华老字号企业有1600多家

作者:刘 霞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