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质量管理及层次秩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4日 04:49 中国质量新闻网

  质量管理的层次秩序,首先要从质量管理说起。质量管理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一种有意识行为,只有人类才具有有意识的质量管理行为,故质量管理行为的主体是人,管理行为的客体说到底也是人。因此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良好的质量管理秩序平台,结果就是要保证人或物具有最基本的诚信并满足要求的程度。

  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看似无序,而实际上有其内在的规律。为管理而建立起来的秩序,如果违背了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迟早是要崩溃、瓦解的。要使质量管理有序就必须建立一个完整、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一个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能。就像人的神经系统一样,中枢神经的指令传送到末梢神经;末梢神经从接收的信息又可以迅速传递给中枢神经。在这个系统中如果环节过多,就会降低系统的效能,甚至造成系统瘫痪。

  秩序的建立是实现有效控制的条件,有效的控制又是秩序建立的基础。过程控制涉及面之广、不确定因素之多是相当复杂的,它是产品实现过程的关键性环节,因此要对它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

  质量管理重在有序,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只有让事物的运动在某种规则和秩序约束下,才能对事物实现有效的控制,没有控制就无法建立秩序,而没有秩序也无法实现控制,故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而秩序的建立过程也就是梳理的过程,就是要通过梳理对阻碍质量管理秩序建立和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扬弃。

  斗转星移,我们已经进入到了21世纪,新思维、新观念层出不穷,很多企业拿了许多的证书,搞了很多的认证,但是“形似而神不是”的结果却让发展的机遇从身边溜走了,其内部管理还在延续“自身的传统”。当然从表面上看企业的管理还是有序,管理还是遵循着它自身的法则在有效的运转,然而在实际的生产管理活动中“产”和“质”的关系一直也没有理顺。从形式上看“质量第一”的理念还是占据首位,但是真正占据人们“潜意识”的则是“产量优先”,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它都是我们一些企业的客观存在。这样的质量管理秩序是不是先进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的,就应当斟酌了。

作者:杨 辉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