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严介和:企业将考虑引入外资 不再向银行借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3日 06:38 新京报

  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表示企业将考虑引入外资,但不再向银行借一分钱

  昨天上午10时,来京参加央视有关“企业家幸福感”节目的空当,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颇受各界争议的“黑马富豪”严介和在梅地亚宾馆向本报记者大谈太平洋建设的未来。

  

严介和:企业将考虑引入外资不再向银行借钱

  今年47岁的严介和曾当过6年高中语文老师,后步入商界,2005年以125亿元的身价成为胡润富豪榜二号人物。不过,受困银行巨额债务的严介和最近频频向外界表示要彻底退出商界。

  7月退出太平洋建设

  记者:去年10月份中国银行江苏分行和华夏银行南京分行的追债让你陷入了“追债风波”。银行对外公布的债务为3.82亿元。这笔债务什么时候还清?

  严介和:今年上半年吧,我会在今年7月1日正式退出太平洋建设,只保留10%到25%的股权。在这之前,我肯定会把债务都还清的。此后,我将不会向银行借一分钱,太平洋要成为一家无贷款的纯粹民营企业。太平洋在全国范围内托管国企,旗下还有200多家相关企业,如果主要靠银行贷款,摊子铺那么大早就出事了。

  去年太平洋经历了一场媒体风暴,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我们在赏识中成长,谴责中成熟。太平洋从来不对外做宣传,不自我炒作,这就是我的风格。

  “不可能什么都不管了”

  记者:自从去年4月份起,你就对外宣称将退出企业,投身教育。同时,也对企业整体架构进行了调整。去年你先说打造太平洋集团下的三大集团,此后又描述为六大地区性集团,你的方案是一直在调整吗?

  严介和:这其实是一回事。就是太平洋集团下面分为投资、工程和工业三大非法人集团,再由三大非法人集团管理旗下苏商、沪商、粤商、渝商、京商和龙商等六大区域性集团。而这六个区域集团将主要靠30多个管理者来维系,每个集团5个代表。

  记者:这30多个管理者已经确定了吗?你这次是真的彻底退出了吗?

  严介和:在太平洋内部,这项大规模的高层任命还是扑朔迷离。谁是法人代表,谁是董事局主席,谁是总裁,还没有正式敲定。我对太平洋是有感情的,不可能什么都不管了。如果集团管理有什么疑难杂症,我会给他们提供咨询。

  “最不幸福的是把我跟金钱联系在一起”

  记者:你这次来北京是参加央视的企业家幸福感的节目,为什么参加这样的活动?

  严介和:嗯,作为企业家,我觉得很幸福。以前是盲目的幸福,后来人成熟起来就痛苦了,但也是痛苦的幸福。一个企业家必须追求事业的成功,太平洋也没有什么不成功的,它白手起家,没有红帽子,也没有政治背景和后台。我最不幸福的就是大家都把我跟金钱联系在一起。

  记者:因为太平洋100多亿的资产签下1700多亿的工程项目,外界觉得很不正常。

  严介和:工程项目是与政府签订的框架协议,可能一签签十年。外界不懂的东西太多了。我跟媒体一般只谈朋友,不谈企业。

  记者:可你47岁就要退休了?

  严介和:我是退而不休,为教育而忙。我要建中学、小学和大学,三分之一的费用属于公益性质。学校对自身素质很好、家庭条件很差的学生开放。而即便我退出太平洋之后,我还会是大股东,我的计划是太平洋集团每年能拿出近亿元的资金来发展教育。学校的地点会考虑在上海或者深圳。

  考虑引入外资

  记者:在你退出太平洋之后,太平洋会走怎么样的发展路线呢?

  严介和:太平洋是以BT模式发家的,但以后集团将会调整BT模式和BOT模式的比例。因为企业高速发展要走BT,平稳发展就要走向BOT. 5年之后,太平洋的BT和BOT项目将会平分秋色,10年后BOT将占主要位置。

  记者:但你已经关闭了向银行贷款的筹资方式,上市公司你也一直说不会考虑。那资金需求如何解决呢?

  严介和:我不会考虑通过上市公司筹资的。以后,太平洋就要靠自己,同时我们也在与国际资本接洽。国际资本看重基础设施建设这个行业,但考虑到这是民族产业,不希望国际资本控股。(严介和拿出自己的手机,翻出一条据其称是外国银行人士发来的短信:老严,这里有五十亿美元的bg,三年期收益率9个百分点……)

  “退出ST纵横是完成了使命”

  记者:ST纵横1月初发公告称,太平洋代表的江苏科技将不再托管ST纵横,太平洋彻底退出了。而去年ST纵横仍然亏损8000万元。

  严介和(笑):我看到有媒体报道说严介和被政府踢出局了。从法律上讲,太平洋从来就不是ST纵横的股东,是以托管的形式管了3年。事实上,我们已经完成了使命。3年来ST纵横的主业机床业务已经实现了翻三番,子孙公司砍了很多,现在副业还是亏损。

  我相信ST纵横一定会走得很好,从去年12月初以来,它已经涨了一倍。

  记者:可是太平洋的投入不需要回报?

  严介和:如果当初我们不介入,ST纵横早就没有了,也别提今天的重组。对于ST纵横,我立过头功,也受过检查。

  我现在与它没有任何关系,也没必要谈ST纵横了。

  记者:可是2004年时,你说以后每年都会收购一家上市公司?

  严介和:这一点的确没有兑现。不过,我们托管的省外国有集团下有上市公司,但不方便对外透露,我们跟政府签订了保密协议。

  ■记者手记

  严介和进京“舞石锁”

  在采访进行至大半时,严介和打开了此行带来的行李箱,拿出箱子里装着的惟一物品:一只斑驳的石锁。

  “这个石锁跟着我20年了,它有60斤,年轻时候我还能舞起100斤的。”46岁的严介和一边跟记者说话,一边向半空中抛起石锁。据严描述,他在平时压力很大的时候,就靠它来缓解情绪。

  “这次来北京就带了这个石锁,过机场安检的时候都费了好一番力气,他们都没有见过这个东西。”而严一直向身边人描述年轻时候的吃苦耐劳,据他回忆,他年轻时甚至可以从几层楼上跳下来而安然无恙。严介和通常以这番事迹来佐证他真的“能文又能武”。

  当记者问起严是否自己和家人购买过保险时,严介和直言:“我从来不买保险,做飞机也不允许他们给我买保险。我要培养企业员工的冒险意识,如果整天想着有保险,怎么可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事情呢?”而当年严介和在北大演讲时曾说出学管理的根本不懂管理的言论。“我也从来不关心媒体,不读书、不看报。有人奇怪严介和这么博学,怎么什么都不看。我只是偶尔看看电视。”严介和说,无围墙的学习比有围墙的学习更重要,“企业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学和做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本报记者殷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