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非经贸的“主义”与“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9日 20:12 中国经营报

  继去年11月份的中非论坛后,随着胡锦涛主席1月30日开始对非洲八国的访问,中非关系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中国和非洲各国政府都相当重视为发展中非经贸创造良好环境,去年中国政府发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相继访问非洲10国、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召开……给中非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此次胡主席出访非洲八国,又当属双方趁热打铁落实承诺、巩固发展各方面关系之举。

  目前中国已同28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与8个非洲国家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协定》。为扩大从非洲国家的进口,中国已经正式对原产自28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190个税目产品实施了零关税待遇。

  任何事业都有“主义”和“问题”之分,中非经济本来互补性甚强,前景可观,既然中非政府都表现出了大力发展双边经贸的意愿,也为此作出了不少

政策法规上的安排,中非经贸发展的“主义”大致已不成问题,我们需要为解决和防范双边经贸中的“问题”投入更多注意力。

  第一个问题是要推进中非贸易商品结构多元化,特别是非洲对华出口商品多元化。毋庸讳言,近年中非贸易额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拜初级产品牛市所赐,非洲油气对华出口增长尤为显著,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很多也集中于自然资源开发、特别是油气开发领域。问题是这一轮初级产品牛市正日益接近尾声,纽约

原油期货价格已经下跌至每桶55美元左右,经济仍然高度依赖初级产品部门的非洲国家收入和对外支付能力将因此受到影响。要保证中非经贸持续稳定发展,中非商人就必须开发出更多在中国和第三国市场适销对路的新商品。

  第二个问题是降低中国公民、企业在非洲的政治性风险,特别是对中国公民人身安全的威胁。今年第一个月,尼日利亚就接连发生两起绑架中国员工案件,不能不引起中国社会的深切关注;至于在南非等国华人遭遇的社会治安等风险,已经是延续数年的老问题了。因此,我们一方面希望非洲国家在实现国内和平、稳定方面取得更大进展,并与我国政府就此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为在非华人创造更安全的环境;另一方面也希望闯荡非洲的中国公民、企业既要保持可贵的冒险精神,也要增强风险意识,改进风险应对能力。除此之外,中非各方政府还需要努力为在非中国企业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合理解决非洲一些国家某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部门与中国同行的竞争关系,削弱和消除贸易摩擦。近年,一些非洲国家与中国的贸易争端有增长之势,一些西方舆论借机宣扬“中国威胁论”,甚至成为有的非洲国家选举中的焦点话题之一:中国廉价商品出口冲击非洲国家市场和同行;中国企业在非洲国家的资源开发项目中严重破坏环境;中国投资者无视、恶化了非洲国家劳工权利问题……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而对于中国,甚至对于全人类而言,探索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方式也是一个高难度的新课题,中国与其他国家一样在这方面不敢妄称经验丰富。

  事实上,中国深知某些非洲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受到了中国商品一定的冲击,也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缓解这种冲击,但根据中国自己的经历,单纯的贸易保护从来就无助于解决国际

竞争力的缺陷。而且,保障大多数国民的基本生存权利是政府职责所在,除中国之外,世界上也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够以如此庞大的规模、如此低廉的价格提供非洲亿万中低收入民众能够承受的日用消费品了。况且,就总体而言,中国对非洲的贸易收支是逆差,只是对华出口在非洲国家中分布极不平衡而已。与其一味盯住“中国挑战”,不如充分利用、开拓“中国机遇”。

  以上都是中非关系面临的种种现实问题,我们无意讳言。此时,我们希望冷静、理智、全面地看待这些问题,而不是任其发展,甚至推波助澜,破坏本来很有潜力的互利合作,这才是中非关系未来的最紧迫所在。

本报记者:梅新育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