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区域经济发展要高度重视商帮的作用——从福建与浙江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8日 02:44 中华工商时报
商帮是指称雄逐鹿于商界的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相助”为宗旨的对区域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商人群体。每一个商帮都有共同的价值观,即具有共性的区域文化。有人说北方商帮善义,南方善商;北方厚重,南方灵活;北方重古典,南方更现代。现代商帮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今天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繁荣都离不开浙商、沪商、苏商和粤商的重大贡献。实践表明:商帮及其企业家精神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闽商与浙商的文化特征比较 现代意义的商帮需要一个共同的价值观。闽商和浙商都是具有强烈企业家精神的商帮。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眼光,能看到市场潜在的商业利润;二是有能力,有胆略,敢冒经营风险,从而取得可能的市场利润;三是有经营能力,善于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进行并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最终获得利润。可见,冒险精神是企业家的重要品质。闽商和浙商背后都蕴涵着浓厚的商业文化氛围,这就是以海洋文化为基础的冒险精神和崇商意识。无论是福建的泉州人还是浙江的温州人,多具有吃苦耐劳、崇商敬业、敢于冒险的品质和强烈的老板意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闽商的冒险精神比浙商更强。有的福建商人把60%以上的销售收入拿去打广告,这在常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区域文化上的差别还表现在:闽商信奉“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推崇“少年不打拼,老来无名声”、“三分本事七分胆”。闽商最重要的精神就是爱拼才会赢;浙商则强调个性和能力。浙商是看准了就做,闽商是做了再看。虽然闽商和浙商一样都有很强的企业家精神,但是闽商更强调主动出击,创造机会。因此,有人说“浙商更加理智、闽商更富激情”。除此之外,闽商,特别是海外闽商的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并善于利用当地政府的资源。然而,也有学者认为,闽商是海商,海商总是随大海的波浪四处漂泊,他们知道怎样在陌生和险恶的环境中生存。海洋文化中十分强调合作和团结的精神,如浙江商人不仅重视自身发展,也注重群体发展,强调扎堆效应。而闽商则特立独行,合作不够。这可能反映了闽商海洋文化的“不彻底”性。 闽商与浙商的区域 经济发展特征比较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福建和浙江,闽商与浙商既表现出共性,也具有差别。 闽商和浙商在区域经济发展上的共同点表现在: 首先,少数地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福建经济总量主要集中在厦漳泉,而浙江主要集中在杭宁温。泉州和温州无论在GDP总量、人均GDP,还是在三次产业结构和人口流动上,都具有惊人的相似之 处。它们的共同点可以用“地瓜经济”来概括,即根在本地,但发展范围已经大大超过了地区的界限。 其次,产业集群是闽商和浙商发展的共同特点,通过产业集群形成的竞争优势,保证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在福建,有晋江的旅游鞋产业集群、安溪的茶产业集群、石狮的服装产业集群等;在浙江,则有温州的皮鞋产业集群、乐清的低压电器产业集群和嵊州的领带产业集群等等。 再次,投资方向上呈现一种“外向”态势,即浙江的企业和福建企业都在外省有大量投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省外投资兴业的福建人数量已达到250万人。在北京,目前就有闽人在那里注册了5000多家企业。在京经商的闽籍人士及从业人员约23.6万人,年产值逾500亿元,光每年上缴国家税费就达30亿元。据上海市福建商会的统计,在上海的福建人40万,有3万多家企业,经营规模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上万家,年营业额逾千亿元。 其差异性有:首先,如果说浙江经济主要靠内力推动,而在福建经济发展中外力起重要作用。根据经济普查,福建、江苏和广东的工业企业实收资本来源比重依次为外资、个人资本、国家和集体资本,而浙江的工业企业实收资本来源比重依次为个人资本、外资、国家和集体资本。从这个角度上看,两者经济的宏观发展模式是不同的,福建与江苏、广东相似,为外力推动型经济;浙江则为内力推动型经济。 其次,从产业比较的角度看,闽商主要从事第三产业,特别是以批发零售业为主的商业贸易,浙商则主要从事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闽南一带推崇“商能致富”、“商胜于工,商胜于农”,“以商为荣”的观念深人人心。2005年,浙江50.36%的私营和个体企业就业人员分布在第二产业中,福建39.63%的私营和个体企业就业人员从事批发零售业。如果说闽商在金融、地产等服务业方面发展较好,浙商则在制造业领域表现突出。 第三,从投资路径的比较看,闽商多走了一条“国外兴业———投资福建———省外”的道路,浙商则更多是按照“省内———省外———国外”的路径发展。造成这一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于:福建省内市场狭小,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条件落后、本土经济不很发达。国内闽商约有300万人,累计约1000亿元资产,70%的闽商 选择在省外发展。但从整体规模上看,闽商比浙商、粤商要小的多。 第四,从影响力来看,海外闽商比海外浙商影响力更大;而国内浙商比国内闽商发展更加突出。福建华侨占中国华侨的1/3,在新侨中,福建华侨占1/4。《亚洲周刊》公布的“国际华商500强”显示,除台湾企业外,264家华商中,闽商有101家,其中东南亚国家83家。另外,菲律宾华人企业前10名中,有6家是闽商。据统计,闽籍的港澳同胞约120多万人,闽籍台胞几百万人。 第五,资金来源不同。闽商的商业资本和原始积累很多来自海外,既有海外闽商的直接投资,也有福建华侨的侨汇;浙商的商业资本更多来自民间非正规金融,通过非正规金融渠道集资。 第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闽商一个明显区别于其他商帮的特征就是其社会责任感强,事业有成后回馈社会的热情很高。例如,陈嘉庚先生恋祖爱乡,回馈桑梓的事迹就是闽商这一特征的最好的证明。 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闽商和浙商也会出现一种兼容趋势,闽商会向浙商学习,浙商也可以向闽商学习。这种互相兼容的文 化发展趋势,将有利于再创闽商和浙商的新辉煌。 发挥商帮在区域经济 发展中的作用 再创闽商新辉煌 闽商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企业规模比较小,中小企业比较多,有竞争力的大企业比较少。在全国工商联200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排行榜中,上榜的福建企业仅4家,而浙江的企业达285家。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数和资产总额,福建也仅为浙江的1/3。二是传统产业比较多,企业没有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根据统计数据,福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研发费用仅占销售收入的0.2%;一般而言,企业要获得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研发投入需要达到其销售收入的3%。虽然泉州的品牌创新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而技术创新则比较薄弱。三是优秀人才比较少。一方面,闽商以血缘为纽带的经济网络容易对“外地人”产生排外情绪,不利于吸引外地优秀人才;另一方面,由于本土闽商企业规模较小,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四是家族企业比较多。家族企业有利于企业创业,也有利于企业创新。家族产权降低代理成本、家族信任节约交易成本、血缘关系形成较强的凝聚力,有利于企业快生;但同时,由于治理结构的封闭性、管理决策的随意性和代际传承的排他性,家族治理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五是合作精神不够强。闽商特立独行、单打独斗的特质明显。此外,也有人认为,当今闽商的竞争优势受到浙商、 粤商很大挑战,福建商人处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南北夹击”“夹缝”中。 基于上述的比较分析,我认为要再创闽商新辉煌需要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抓住“三大”机遇,形成海内外闽商互动。这三大机遇即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内地与香港签署CEPA。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写进中央文件,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就是在长三角、珠三角之间形成一个具有活力的经济板块,这对福建的发展、闽商的壮大是非常重要的;其次,福建有很多华侨在东南 亚和港澳地区,中国与东盟共建自由贸易区和内地与香港签署CEPA,为福建联系海外闽商、福建华侨,促进海外闽商资本“走进来”,国内闽商“走出去”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另外,因福建独特的地缘位置,闽商还应在对台两岸经济关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二要推进企业制度的转型,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家族企业有利于创业,却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闽商要形成具有规模经济、竞争活力的创新型的大企业,就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变较为封闭的家族治理模式,建立家族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以及家族企业与社会的双重互信机制、实现家族资源与社会资本的有效结合。 三要重视品牌战略,推动技术升级。当今社会已进入全方位竞争的时代,价值链中研发和营销分配产业利润的绝大部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环节。特别是企业品牌形象的差异正在取代传统的商品本身的差异,企业经营重心由产品运营、资本运营,拓展到品牌运营。当前,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仍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底端,分享着极其微薄的利益。福建泉州地区的品牌战略做得比较好,已经形成一批具有规模和国内知名度的品牌,但今后仍需在高端领域和国际市场开拓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 四要提高组织化程度,建立商会沟通机制。如上所述,有效的沟通平台是商帮发展的重要标志。现在社会中,商会是商帮最主要的沟通机制和交流平台。商会不仅有强化社会管理、弥补政府“失灵”的功能,而且具有提供社会服务、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通过商会这个中介机制,可以减少企业交易成本和社会管理成本。商会不仅在国际竞争中扮演着政府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也天生是市场竞争和秩序规范的“仲裁者”。目前,福建大概有200多个异地商会,泉州也有近百家异地商会。针对闽商在外发展的特点,需要进一步加强商会建设,办好异地商会,提高闽商的组织化程度。 (作者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武汉大学教授)(8G2)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