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一片为农心 引来三股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5日 02:48 中国质量新闻网

  山东省莱芜市质监局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一片为农心 引来三股水

  1月21日,年出口创汇3400万美元的民营企业莱芜万兴果菜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生产的TAISHAN牌生姜荣获山东名牌农产品称号,成为莱芜市首个“农”字牌省级名牌产品。在这个荣誉的背后,凝聚着山东省莱芜市质量技监局在助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彰显了“三股水”浇灌农村“沃土”,结出的丰硕果实。

  引品牌之“水”,漂洋过海拓市场。莱芜农产品“三辣一麻”(生姜、蒜、鸡腿葱、花椒)久负盛誉。莱芜生姜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莱城区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生姜之乡”和“中国花椒之乡”。为使这一特色品牌做大做强,早在2004年,莱芜市政府就在下发的《关于深入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钢铁、纺织、食品等具有区域特点的支柱产品为重点,努力打造一批名牌产品。作为实施名牌战略的职能部门,莱芜市质量技监局每年都把农产品的名牌争创列入工作重点,引导企业循序渐进创名牌。2006年,莱芜万兴果菜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生产的TAISHAN牌生姜成为全省首批81家企业的90个山东名牌农(林、水)产品中的一员,实现了山东名牌农产品零的突破。2006年,该企业的产品远销美国、欧盟、韩国、香港等21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出口创汇3400万美元。

  引标准之“水”,借水行舟闯九州。近年来,莱芜市质量技监局在两个单位进行《良好农业规范》系列国家标准试点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在莱芜东井食品公司建立国家级生姜标准化示范区,形成了公司+基地的标准化运作模式。目前,该企业出口额达500万美元,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国家,成为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省级龙头企业。为使莱芜的特色产品逐步走上由自由种植到标准化生产的道路,莱芜市质量技监局会同两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建立了生姜、大葱、大蒜、花椒等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深入田间地头引导农民按标准化组织生产、管理,引导农民转变生产增长方式。3年来,莱芜市先后有省级花椒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出口生姜标准化综合试验区、国家级生姜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

  一个个示范区的建成,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养一方村民富一方人,农民增收达到了1.5亿元。

  引为民之“水”,维护农民权益。莱城区杨庄镇农民张曰春说:“农民有两怕两盼。‘两怕’就是怕假农资坑农害农,怕说理无门维不了权。‘两盼’就是盼市场秩序再好一些,盼主持正义的地方再便民一些。” 群众利益无小事。饮水思源,莱芜市质量技监局深感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在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方面,莱芜市质量技监局打出了三套“组合拳”。查农资打李鬼,净化田间地头。去年以来,该局以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及其零配件产品打假为重点,共查处涉农案件20余起,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打窝点,除恶务尽不手软。他们对全市生产企业、小作坊进行拉网排查,目前,共调查自然村1098个,摸清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不包括馒头坊)共392家,打掉黑窝点8家,对一些缺乏“两证”或季节性生产的156家家庭小作坊及时提报莱芜市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协调处理;对71家无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纳入重点监管范围,促进了平安莱芜建设。该局还畅通了12365打假热线的绿色通道,先后受理解决农民投诉12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万余元。 (《中国质量报》)

作者:张爱军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