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北京市服务质量 热线有冷窗口欠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3日 10:56 中国质量新闻网

  1月26日,记者在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以下简称质促会)“北京市服务质量调查情况研讨会”上获悉,为提升服务质量整体水平,并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打造“北京服务”这张名片,质促会用半个月时间对北京市的公众与售后两大类服务企业(单位)进行了查访。被调查服务单位共114家,合格93家,总体合格率为82%。

  今年1月10日~24日,质促会调查监督部门对北京的电信、保险等11个服务行业,对其服务质量进行了实地调查、走访。

  据该调查监督部负责人介绍,北京的整体服务质量水平呈上升趋势,走在了全国31个中心城市的前列。已设立24小时服务热线的企业(单位)有96家,占应设总数的62%,比上年度察访结果提高了6个百分点,多数企业(单位)加强了人性化服务。

  这位负责人说,目前北京市的服务企业(窗口)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依然存在服务热线不“热” 和服务用语不规范问题。据调查统计,8个应设立24小时服务热线的行业,仍有38%的企业未设立,这就是说白天8小时之外就再也得不到这些企业(部门)的服务,百姓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紧急情况,也只能耐心等待到第二天。另外,有的服务热线一直占线,甚至无人值守;有的接线员不报工号或姓名,服务用语不规范,态度生硬,踢皮球。如有的电梯,在暗访时,其工作人员在得知有人被关后,不是问清该故障电梯的地址立即派人前去营救,而是漫不经心询问是怎么得知这个呼救号码的,是不是本公司生产的电梯,跟谁签订的安装维修合同等。而最后还是让求援者与安装单位联系,完全忘掉了行业规定与职责。

  部分窗口服务单位规章制度一应俱全,可是只停留在墙上或册子里,未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某些营业大厅工作人员扎堆聊天,服务不主动不热情,顾客休息室有水无杯或有杯无水,卫生状况差。有的首问负责制贴在墙上,但抽查有关工作人员回答时,不认真配合,不回答。

  另外,还有投诉处理欠规范,对投诉信息未消化的问题也很突出。多数企业投诉机制与ISO10002国际标准的要求差距较大。有的案件流程不清晰,没有办案处理时间及负责人签字;有的案件说是已结案,但没有顾客反馈意见;有的投诉解决了,但企业并没有很好地将投诉信息收集整理归纳,为新的服务理念和新产品的研发、设计提供参考。(《中国质量报》)

作者: 陈 萍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