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油企成本不透明 成品油定价新机制保护垄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2日 22:11 中国经营报

  随着“原油加成本”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出台,市场将把目光盯在石油企业“无人知晓”的成本核算上。由于油企成本本身缺乏透明性,人们担心新定价机制反而有利于垄断企业更方便的操纵油价。

  不透明的成本核算

  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将盯住世界主要产油区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地原油价,但上述三地原油价仅为基准,发改委还要综合核算国内炼化企业的炼油平均成本、行业平均利润,确定国内成品油价。

  不过,既然是“原油加成本”,政府到底该如何确定炼油成本是个大问题。

  从具体的技术层面看,由于炼油成本的不透明,相关油企只要抬高成本价格就可以轻松达到抬高油价的目的,政府难以对油企真实的成本进行科学核算与监督。

  根据业内人士提供的信息,国内炼油平均成本大约为

成品油的5%左右,但不同企业、不同油田、不同品质的油,其成本大相径庭。比如中石油以自产油为主,中石化以进口为主,两者的成本肯定不同。不同地理位置的成本也不一样,比如镇海炼化有大码头,炼油成本就比较低,沿江企业的成本由于要接驳到江上,成本就会比较高。

  广东省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对新定价法产生质疑,“成品油价格理应由市场竞争来决定,以成本定价钱,不利于竞争。好比商场为商品定价,不一定商品的成本高价格就一定高,服装的成本很低价格却很高,塑料制品的成本很高价格却很低。”

  北京异构石油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薇也表示,调价过程非常不透明,对市场公平竞争考虑不够。如果这种方案一定要实施,最重要的就是把原油成本、炼厂成本、利润率、调整间距,以及定价规则完全公开,才能消除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市场混乱。

  “成本高低只能由油企自己说了算,只能依据油企自己提供的数据来确定。除了生产成本,企业难免会把职工的工资、奖金、福利等所造成的成本,还有其他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隐性成本加进去。”姚达明说。

  持续强化的垄断格局

  显然,发改委欲稳定国内油价的新政再次被解读为政府对垄断企业的倾斜。

  在被赋予了垄断特权的情况下,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能源巨头的“暴利”有目共睹,据中石油网站消息,2006年中石油实现销售收入806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856亿元,在美国《石油情报周刊》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排名中跃居第七位。

  中石化和中海油业虽然没有公布明确的数字,但均声称“超额完成年度利润目标”。

  对石油行业垄断问题,中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曹晓认为,石油行业的寡头垄断是一个规律性的现象,这个行业是典型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不是中小资本能够轻易进入的,因此,在由大宗交易决定价格的期货市场没有形成之前,垄断机制不会淡化,只会强化。

  中国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均表示,有关部门维护石油行业垄断行为,导致了两大石油集团只按照追逐利润的原则办事,无须承担相应的公共义务,因此油品就会不断提价。

  业内预测,目前,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换算成国际原油价相当于60美元/桶的水平,目前

国际油价再次上涨到62~63美元/桶的水平。实行这一方案,会强化石油巨头利用垄断对价格的助推作用。

    本报记者:朱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