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从小A的故事 来看老百姓对银联的误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 11:30 新浪财经

  因为跨行查询收费,银联曾在内地遭来不少争议,并随着媒体的“推波助澜”,银联作为中国政府苦心经营的金融支付品牌,在人们心中打了折扣。

  这种传播学上的“刻板陈见”,很难改变。加上人们往往有放大看缺点的习惯思维方式,银联为国内带来的普及意义,在国外的汇费优势,也都被描黑了。

  有以下这样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

  2006年11月25日,星期天,小A了香港的迪士尼玩,因为港币卡的额度已经用完了,所以刷卡时选用了其他的银联卡,还特意留心了记帐的几个数据:

  605HKD--------612.02RMB

  120HKD--------121.39RMB

  70HKD----------70.81RMB

  由此算来,当天通过使用银联网络的

汇率是101.16,而实际上周五的港币卖出价已经跌至101.06左右。

  因为这两个数据差,对比银联宣传的“境外或港澳地区签账免收兑换手续费”优势,小A得出结论:原来银联是在汇率上做了手脚,把汇率价比银行卖出价调高了大概0.1%。

  于是他在网络上就抛出了“狗改不了吃屎”的侮辱性言论。

  事实上,小A并没有把流程稿清楚。

  银联更新汇率的时间是每个工作日的早上,遇到周末,汇率暂时不更新,根据周一情况再来确定的。即,银行给银联什么汇率就是什么汇率。所以,小A碰到的这种情况是由于汇率正常波动造成的,而不是银联加收了货币转换费。

  反过来说,如果当天周一的银行汇率低了,那么小A发现的可能是:银联境外消费,汇率甚比银行还低啊。讽刺的想一下,不晓得,那时侯他会不会为银联说几句好话。

  既然说到这,也可以说说银联两大竞争对手的手续费。Visa和Master是按照还款日的汇率加收1%的手续费来折算的,跟交易当天(无论周末与否)的汇率无关。

  比较一下,显然是银联方面承担了较高的兑换费用,也承受了从交易日到还款日之间的全部汇率风险。这个风险,单单从一个用户的交易金额看,是看不出来的。但如果是碰到大的交易额或者汇率波动幅度大,银联承担的风险损失就要大了。

  话说回来,是不是可以建议小A用国外的

银行卡?那其实更黑!不信?大家用各种多币种卡出国试试吧。

  还是那句话,老百姓的“刻板成见”误会了银联。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