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喧闹的“胖” 悄悄的“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 04:18 中国质量新闻网

  常言道“买的没有卖的精”,我看此话不尽然。近日北京有几位精明的消费者向媒体反映:受近期粮油价格上涨影响,超市里不少方便面产品偷偷地自行“瘦身”,分量分别少了3克至10克不等,但价格却一文不少。号称“加量不加价”的康师傅大食袋的净含量从120克减到110克;今麦郎红烧牛肉面的净含量从127克减到121克。一般地说,这种隐性涨价的方式,令人很难察觉。因为逛市场的顾客顶多会携带弹簧秤,有谁还随身揣着一台天平不成?还别说,较真的消费者愣把这个“减肥”产品给拎出来让它曝光,真棒。

  一些过于聪明的商家,堪称八面玲珑的“变脸大师”。每当新品上市,他就像生了个“大胖小子”,天天办“满月”,月月过“抓周儿”,非把街坊四邻烦死不成。可当他们为了达到节省成本、变相涨价的目的,却如同鬼子进庄——打枪的不要。上星期,我在车市零距离地观察一款“新”车,发觉它的内饰大不如从前——桃木装饰不见了,音响也缩水了。这些还是看得见的“皮毛”,其“内脏”究竟减了些啥,消费者根本无法发现。由于是“

新车”,价格不降反升。在业内,这种惯用手法叫减配。另据首都某媒体报道:在一些超市,缺斤短两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百姓日常用的粮油米面等商品。试想,大型超市里顾客如潮,天天积累下来,可不是个小数!前不久,广州市质监部门出动执法人员和专业计量检定人员,对群众投诉较多、规模和影响较大的餐饮酒楼食肆进行计量专项执法检查,发现部分酒楼食肆短斤缺两现象严重。1.3公斤元贝实际重量只有1公斤;0.5公斤沙尖鱼实际重量则减到0.41公斤……执法人员对10家酒楼食肆的74件计量器具的检查结果表明,总体上,广州市大多数餐饮酒楼的计量器具使用情况良好,但其中少数酒楼的9台电子秤、台秤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计量偏差、未经法定机构检定等计量违规行为。其中有两个新特点:一是“称准心不准”。两家酒楼的餐饮计量器具虽然经过强制检定,准确无误,秤量过程也没有问题,但服务人员在填写秤量结果时虚报重量,造成单上的计量结果与实际数目不符。二是个别酒楼的台秤虽然经过了强制检定,但在检定后又对台秤进行特殊改造,例如某海鲜酒楼将原本标识为8kg的秤盘刻度更换为10kg,使得原本100克的物品称出了120克,非法牟取高达到20%的利润。原来,商品“瘦身”时不仅“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居然还有“科技含量”呢。

  大嗓门和悄无言,分出两种境界。人体

减肥,是为了美和健康;而产品偷偷“瘦身”,其目的通常说不出口。形象地说,这种行径跟小偷似的,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屡屡得手。产品“瘦”了,企业当然就“肥”了,只是所有的损失都要由消费者来扛。一家方便面生产商日前回应说,他们的产品确实有部分方便面调整了净含量,原因是方便面的原料如棕榈油、面粉等价格大幅上涨。据他们核算,综合成本上涨幅度约10%。因此将考虑上调出厂价格。其实,你把事情做在明处,不难得到消费者的理解。但是,假如低估消费者的智商,引起媒体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其后果很可能“相当严重”。建议企业今后最好不要搞此类小动作,把聪明才智都用在提高生产水平和节能降耗上,即便出于各种原因需要适当调价,也应公开说明,这并不丢人。干嘛把自己闹得跟游商小贩似的,专在偷奸耍滑上下工夫,既没意思,更没出息!

作者:林 鸣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