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打焦裕禄牌叫卖琵琶有点荒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1日 10:54 中国产经新闻

  文/本报特约评论员 李西梧

  “泡桐是焦裕禄精神的象征,用我们县泡桐做的琵琶、古筝,音质好,美观,属上乘演奏乐器和精美工艺品,大家可以来试试。”去年年底,兰考县委书记黄道功在2006年中国(郑州)国际专业灯光音响及乐器展览会现场帮农民叫卖起乐器,引起轰动。近日,黄书记还将带领10位兰考土生土长的民间老艺人做客央视,向全世界公众公开叫卖琵琶。(1月27日北京青年报)

  县委书记身体力行帮助当地农民销售琵琶,本是值得称道的事情。但将制作琵琶所用的木料泡桐,与焦裕禄精神联系起来,让人感到是在借英模光彩给产品打广告。的确,黄道功书记也是这样想的,他认为:“焦书记和泡桐是兰考的名片。眼下,作为兰考县新任县委书记,我有信心和兰考人民一起闯市场,把泡桐乐器打造成新的名片。”

  43年前,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倒在兰考大地上。一直到现在,焦裕禄依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令人怀念和崇敬的名字之一。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尤其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焦裕禄精神到底是什么?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是,用“艰苦奋斗,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爱民如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概括,大致是不会错的。特别是焦裕禄上任兰考县委书记之时,正值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召开,会上重提阶级斗争。焦裕禄同志顶着政治压力,务真求实,带领群众抓生产,解困难,栽泡桐,治风沙,其精神在今天看来,尤其值得可贵。由于工作原因,笔者曾多次到兰考,采访过自焦裕禄去世后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几乎历任的县委书记,以及他的家人和当时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每位继任的县委书记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在兰考当书记难。因为,你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群众都会用焦裕禄作为标杆来对照。所以,在兰考当县委书记,你必须付出比其他地方更大的努力,具有更强的奉献精神,同时,也更难得到老百姓的叫好。换句话说,在这里工作,永远都是在为焦裕禄精神作注解。

  在这一点上,现任书记黄道功亲自出马帮农民推销琵琶等乐器,是实践发扬焦裕禄精神的生动体现。但是,将用泡桐为材料做的琵琶,贴上焦裕禄精神的“标签”,以增加商品的含金量,就显得不太妥当。首先,泡桐是中原大地上常见的树种,由于它好种植,耐盐碱,生长速度快,当年被焦裕禄选为抗风沙树种,带领群众广为种植。但不能由此就认为“泡桐是焦裕禄精神的象征”;其二、兰考过去并无用泡桐制作琵琶等乐器的历史,只是改革开放后才知道泡桐是制作琵琶的好材料,兰考又有盛产泡桐,于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兰考新的产业,这与焦裕禄没有直接联系;其三、乐器制作不仅选材考究,且工艺要求更加考究,需要非常专业的人才及制作条件,有的条件甚至非常苛刻,许多琴师一辈子也难做出几件令自己满意的乐器。兰考把琵琶等乐器作为富民工程发动千家万户大批量去生产,能否成为支柱产业尚待市场检验。说焦裕禄当年带领兰考人民种下的泡桐树,如今已成为当地农民的“绿色银行”,有些牵强。

  乐器制作本身是一种商品生产行为,商品靠的是品牌,品牌靠的是质量。消费者买琵琶是为了弹奏,而不是为了纪念。哪个消费者也不会因泡桐与焦裕禄有联系而踊跃购买,更不会指望手弹用这种材料制作的琵琶,就能演奏出不同凡响的“英雄曲”、“公仆赞”。如果不靠质量过硬树立品牌,却以焦裕禄精神来贴标签,让消费者买到的却是伪劣商品,焦裕禄书记在九泉之下也不会答应的。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英雄人物遍布神州大地;这也是一个崇尚英模的时代,英模精神是激励人们的强大动力。英模的出现,会提升一个地方的知名度,但不应成为当地人炫耀自己的“名片”,更不应成为当地产品的“

商标”。指望那样去发财,去误导消费者,只能亵渎了英模的形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