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顶着大自然惩罚快乐地去滑雪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 10:33 中国产经新闻

  文/本报特约评论员 李西梧

  大寒次日,笔者飞往冰雪之城哈尔滨。朋友说,雪雕、滑雪场的雪都是人工造的雪!

  连哈尔滨的雪都得人工来造,我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滑雪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人工造雪可不是今年的事情。自从10年前诞生第一个滑雪场,滑雪生意就越来越红火,目前哈市及周边大小滑雪场已有30来个,而且基本都是靠人工造雪。造雪机要能喷出雪花,离不开一样最基本的原料——水。据了解,滑雪场的雪一般要铺设50厘米厚才能满足要求,也就是说,2平方米的雪道就需1立方米的水。一般的雪道面积起码要在1万平方米以上,那造雪一次就得5000立方米水,期间还需间断性地补充造雪。要知道,到目前为止,北京市每个市民的年平均生活用水量仅为70立方米左右。2004年3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过北京众多滑雪场人工造雪,消耗大量地下水资源的情况,引起广大民众的质疑与争议。但就在当年,北京的滑雪场就由12家增加到14家。近年来,滑雪场建造在广大北方城市方兴未艾,滑雪“发烧友”呈快速增长之势。2004年还是“中国北方最后一个没有人工造雪场的省份”的山西,短短两三年间冷不丁冒出了9家滑雪场,也跻进了滑雪旅游大省的行列。

  中国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列世界之后,属资源“过度贫缺”型国家,这些常识似乎大家都知道。但常识的了解,不等于人们因而会节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而急速膨胀起来的炫耀欲望。在人工场地滑雪,这些在西方国家都被称为“贵族运动”的项目,就像前些年大兴

高尔夫球场一样,在中国一下子就能遍地开花,呈现出很大的爆发性和跳跃性。因为建滑雪场有一条比搞高尔夫球场容易说得通的理由:有利于大众健身。于是,一些地方政府高举“为民造福”大旗,在寻求与国际大都市接轨新“亮点”中,开始了你争我赶的圈地造雪比赛。而且建则世界前列,亚洲第一。至于是否会造成资源的掠夺性开采,是否会加剧生态恶化,那后果毕竟不在眼前。总不如让人在现实中就看到原野上恍如天上飘下的白雪皑皑的壮观飘带,看到人们穿着鲜艳滑雪服上下翻飞的矫健身影,看到高架索道慢慢游动的宏伟英姿,那样充满着成就感、幸福感。为了让漫天的飞雪冲出造雪机,一根根像吸血管一样伸到河流、伸到水井深处的抽水管道,因为都是埋到了地下,没人看得到,也没有人愿意看到。

  就在笔者为哈尔滨众多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而感慨时,电视上播出阿联酋迪拜因为建造了一个室内滑雪场受到环境保护者强烈声讨的消息。其实,中国人早已不满足一年间只有3个月的露天滑雪时间,北京兴建的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大型“乔波室内滑雪馆”已经在顺义落成。也许这个夏天,北京人三伏天也可以在室内畅快滑雪了。据说,南方一些省份受此启发,也计划兴建室内滑雪场,让不容易见到冰雪的南方人就地大开眼界。相信不久的将来,室内滑雪馆又会在全国遍地开花。都说阿联酋仗着石油资源大把有钱,但建那么一个室内滑雪场还受到责难,真有些小巫见大巫了。

  北京今冬没怎么下雪,哈尔滨的今冬也没怎么下雪,人们一样能享受到滑雪的快乐。等到春节一过,一个个滑雪场的人造雪融化,场地露出赤裸的面容,这里便会成为寂静的荒野。但有了现代科学技术,我们依然能享受到夏日的凉爽,置身于冰雪的世界。正因为如此,暖冬也没什么可怕的。面对今年罕见的暖冬,世界各国都在焦虑,因为各种迹象表明,其出现是全球环境恶化的后果,今年只是个不祥先兆。但我们似乎不焦虑,尽管在一年年的暖冬里,大家渐渐忘记,不知已经多少年没有遇到过滴水成冰的寒冬,已经多少年没有踩过没膝的大雪了。

  有可能到这么一年,河流也干涸了,地下水也抽不出来了,我们该到哪里去赏雪、去滑雪?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