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创新自主研发助力控释肥产业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 10:33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杨娜报道 1月23日,《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获悉,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控释肥关键技术集成及产业化有了新进展:来自沂蒙山区全球最大的控释肥生产基地山东金正大集团首次承担起了这项市场前景广阔的课题。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这预示着我国化肥领域通过创新研发体制,控释肥——这一全球农业化肥尖端技术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开始迈上发展的快车道。 传统化肥年浪费千亿元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传统化肥生产与使用技术落后,致使传统化肥产品利用率仅为35%左右,不仅造成每年约1000亿元的巨大浪费,更为严重的是化肥的长期大量使用也给人类的生产生存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同时,对资源煤电等生产原料的损耗也是无可估量的。因此,具有缓慢释放或者延长肥效的控释肥技术成为化肥产业的发展方向,也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环保型高科技肥料”,控释肥在我国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然而,由于控释肥受技术含量高、研发费用高、生产工艺复杂、原料价格等因素制约,造成产品成本昂贵,一般只限于园林、花卉、草坪等高端经济作物上施用,难以进入大田施用。该产品技术、产量及市场一直被美国等发达国家所拥有。另外,由于我国控释肥技术自身研发起步晚、技术投资大等条件制约,造成我国控释肥技术不但研发滞后,更难以形成产业化发展。 控释肥是指以某种调控机制或措施预先设定肥料在农作物生长季节的释放模式,使肥料养分释放规律与作物养分吸收相一致,达到提高肥效目的的一类化肥,既是化肥产品的生态革命,也是化肥产业的发展方向。金正大攻破了控释肥技术和成本的瓶颈,尤其是包膜技术创新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方面,新开发的新型包膜材料克服了国际以往控释肥包膜材料的缺点;另一方面,研制的全新包膜工艺,使日产量达到千吨以上,使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同时,金正大将废旧塑料作为降解膜的包膜材料,既节约了资源,减轻了环境污染,又降低了包膜材料的成本,真正为控释肥的普及推广进行了尝试与创新。有关专家认为,控释肥是传统化肥的更新换代产品,从缓释肥上升到控释肥阶段,可以彻底改变缓释肥的不稳定性及负面影响。该项目被国家列为“948”工程,并得到农业部的“跨越计划”支持。 自主研发助力新型肥产业化 而来自国家科技部的消息也显示,我国化肥生产企业自主研发的控释肥产品,不但技术领先于国际先进水平,而且产品远销美国、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金正大集团策划部经理吴清明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金正大集团通过产学研相结合走科技产业化发展道路,围绕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大搞“内引外联”,开展了一系列“融知”、“借脑”工程。在充分挖掘自身开发能力基础上,先后与国内清华大学等10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及美国著名科研院校权威机构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不仅快速研发成功控释肥技术,而且在控制产品成本上取得重大突破,产品成本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使一直被誉为“贵族肥料”的控释肥广泛应用于大田作物,使我国控释肥产业化发展走出了可贵的第一步。 据了解,金正大集团在借助高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打造中国控释肥第一品牌同时,也使企业得到快速的发展,推进了我国控释肥产业化的进程。2006年该集团共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利税1.4亿元,其中销售控释肥6万多吨,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控释肥产品成功打入美国、澳大利亚、荷兰、马来西亚等国际市场。 1月24日,在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举办的“中国企业十大新闻”暨“最具影响力企业、最受关注企业家和最具成长性企业”评选活动中,金正大集团因贡献突出荣膺“中国最具成长性企业”荣誉称号,集团总裁万连步则一举夺得“最受关注企业家”桂冠。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