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盖得快 炸得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5日 05:08 中国质量新闻网

  和平年代,市民对“轰隆轰隆”的爆炸声格外敏感。近日,各地接连报道爆破城市大型建筑物的新闻,都宣称自己运用的是世界第一流的爆破技术。然而它们炸的大多数是正值壮年的“新楼”———寿命都在一二十年之内。日前,有西子湖畔第一高楼之称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3号楼被爆破拆除。被炸3号楼原为浙江大学湖滨校区主教学楼,共22层,高67米。此楼1993年正式交付使用,建筑面积21100平方米,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据了解,该大楼为国内第一高度“框筒楼”,楼结构为中间框两边为筒,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据现场报道,爆破技术相当高超,近在咫尺的邻近建筑毫发无损。

  说老实话,这类新闻让人摸不着头脑。究竟是宣扬我们的爆破技术位居世界一流?还是为了夸耀我国建筑物更新速度加快?按照设计使用寿命,这座西湖

第一高楼至少可以使用100年。一座本应百年之寿的大楼,就这样轰隆一声化为乌有,从而给人留下“盖的没有炸的快”的糟糕印象。很清楚,近期轰然倒下的建筑物当中,其中有的是献礼工程,有的工程质量低劣,还有的仅仅是因为选址不当。反正,都和匆匆忙忙、毫无章法以及偷工减料有关。文革期间曾流传过一个真实笑话,大庆发现石油之后,全国都陷入找油的热潮。南方某位大领导脑袋一热,把脚一跺:我脚下就是大油田,马上派人给我挖!有人说,这种蠢事今后不会再有了,但我不敢苟同。据这座西子湖畔第一楼的设计人员介绍,一般普通住宅楼允许荷载为每平方米150公斤,而该楼每平方米荷载可达400公斤,其荷载量可与“非常牢固”的大型
图书馆
相当。到被爆破拆除时,才仅仅使用了13年,与建造时投入的资金和大楼的应有使用寿命相比,其遭遇让许多人感到惋惜。由于炸楼事件逐渐增多,建筑市场成了高淘汰率的场所。正如有识之士称:城市建筑的“短命”现象,说到底是地方政府城市发展理念的偏颇和短视。他们盲目追求政绩,只求在任期内完成几个面子工程,及由此带来的GDP蹿升。同时,一些大型工程在规划之初,缺乏专业论证,全凭少数决策者“拍脑袋”,等到下届领导上任,看着不顺眼就一声令下予以拆除。最滑稽和最可悲的是,如此拆拆建建,致使城市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却从来无人“买单”。

  应该说,这些年建筑界是出台禁令最多的领域,足可见这里的疯狂表现太多。近日,建设部又公布一项管理办法:规定

开发商、施工方、监理单位,乃至检测、审图机构等建筑市场内的各类企业,其“不良行为”都将被全部记录在案,并在全国范围内公布,“曝光期”最长可达3年。何谓“不良行为”?依我看,只要事关浪费贪污、建筑目的和使用期不明确以及“形象工程”等都应划归此类。不妨在此引申一下,今后应在业内形成一种制度:盖楼之初,所有参与者均应到场;假如该楼没达到使用寿命的三分之二而被拆除时,其相关负责人也必须到场,并一一说明情况,该承担责任的就承担责任。否则,这个建筑物就不允许被破坏。如今,这个“西子湖畔第一高楼”被爆破,就留下一个重大遗憾:那些当年力主上马的、拿着大剪刀剪彩的、具体施工的以及捧场的各式人物,居然一个都没到场。诚然,“盖的没有炸的快”是一句戏言,但却为令人心痛的现实。轰隆巨响之中,经济学家看到的是城市管理的无序,建筑学家看到的是规划失败,老百姓眼睛最为直率,他们亲眼看到的,就是大把的“钞票” 灰飞烟灭。有鉴于此,今后对重要建筑物绝对不能一盖了之,更不能一炸了之。拿人民的血汗钱打水漂儿,无疑就是一种犯罪。

作者:林 鸣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