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贵阳:捧出名企做品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3日 09:30 中国质量新闻网

  1月9日,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了2006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暨名牌产品表彰大会,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市委书记王晓东及贵阳市市长袁周出席会议,并向荣获2006年度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下称老干妈公司)等企业颁奖。该悉,此次名牌表彰会的规格之高为历届之最。与会者一致认为,目前贵阳市虽然仅有4个中国名牌产品,数量甚至不及一个沿海发达城市的零头,但老干妈公司生产的油制辣椒获中国名牌的含金量最高。它不仅是中国辣椒行业及贵州省食品行业和民营企业获得的第一块金字招牌,而且还凝聚了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量心血与智慧,见证了贵阳市以帮扶企业为核心,实施名牌战略的全过程。

  据贵阳市质量技监局局长秦红介绍,贵阳市早在1998年就成立了质量振兴办公室,但出于诸多原因,有些工作一直停留在某一层面上。经过充分调研后,该局向贵阳市委、市政府递交了一份《贵阳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的意见》。该《意见》通过详实的数字说明,在没有中国名牌产品的情况下,当时仅占该市规模以上企业10%的省名牌产品及市推荐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创造的产值与利润却分别占到了33%与76%。这一数据得到了贵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之后,该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名牌战略实施方案及奖励办法。2004年初,该市还以政府的名义转发了《关于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的意见》,明确规定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和贵州省名牌产品的企业,政府将分别给予30万元和两万元不等的奖励。目前,这一奖励额度已分别提升到50万元和20万元。

  2004年10月,在贵阳市质量技监局的推动下,当地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了老干妈公司申报中国名牌产品协调工作小组,帮助企业夯实质量、计量、标准化等基础工作,为争创中国名牌产品打好基础。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有关部门多次到该公司生产现场进行指导和督促,帮助企业从原材料进厂、生产过程控制、成品出厂检验等方面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生产,着手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人员的培训,降低生产成本,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做帮扶工作。

  除了把老干妈公司作为帮扶典型外,贵阳市质量技监局还主动带队到企业相对集中的高新区及小河区进行调研,召开企业座谈会,宣传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意义,并深入多家重点企业,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名牌战略的实施,使贵阳市企业的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高,一大批企业也借此发展壮大。产品荣获贵州省名牌称号的贵州白极熊实业公司与贵州五福坊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如果没有名牌战略的带动作用,企业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成就。目前,贵州白极熊实业公司生产的饮用水龙头部分产品已销往云南、四川等邻近省份;而成立于2001年的贵州五福坊食品有限公司,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已成为贵州制肉行业中的明星企业。

  与此同时,贵阳市名牌产品还逐渐形成了规模,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05年,该市有3个产品获中国名牌称号,有4个产品跻身国家免检之列,并有112个产品成为贵州省名牌,这些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利税约占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9.11%和81.42%,名牌经济效益逐渐显现。

  2006年12月,贵阳市政府出台了《贵阳市“十一五”名牌发展专项规划》,要求各区、县(市)政府制定本地的名牌发展计划、相关配套政策以及具体措施,建立完善激励机制,选择一部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做好帮促、服务和培育工作,共同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今年,该市

财政部门还拨款50万元(不含奖励费用),作为名牌战略实施工作经费,今后将根据工作需要适当增加。

  据秦红介绍,2007年贵阳市质量技监局在实施名牌战略的过程中,将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继续加大对企业有针对性的帮扶力度,分析企业现状,找准差距,制定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发展计划,引导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其次,加大对争创名牌和已创名牌企业的宣传和保护力度。通过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为争创名牌企业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利用法律手段,开展打假保名优活动;第三,围绕贵阳市

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建设旅游城市的需要,拓展名牌战略实施领域,在农产品和服务领域探求并开展名牌培育工作。

作者:欧阳维民 刘 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