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图文]民营企业上演创新力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3日 09:30 中国质量新闻网

  

[图文]民营企业上演创新力作

  湖北民营科技企业京兰集团自主研发的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线,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在首届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博览会上受到关注。

  2006年末,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张灯结彩、锣鼓喧天,来自全国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民营科技企业人士欢聚一堂,拉开了首届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博览会的帷幕。据悉,本届博览会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由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武汉市政府和湖北省科技厅共同举办,其主题是“自主创新,发挥生力军作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其间举办了创新成果展、项目洽谈会、创新高峰论坛等活动。全国1000余家民营科技企业争相推出新技术和新产品,相互交流创新成果,首次集中展示了民营科技的实力和成就。

  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兴起,我国民营经济中涌现出了一批注重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企业。他们通过20多年的产权、体制、管理和质量的全面创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形成。据国家科技部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民营科技企业14万余家,年总收入达到6万多亿元,占我国当年GDP总量1/3强,实现净利润3193亿元,上缴国家利税2958亿元,出口创汇1742亿元。

  创新产品纷纷亮相

  本届博览会期间,一些从事电力设备、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现代农业生产的民营科技企业纷纷亮出了新型环保及现代节能等高新技术产品。其中,以整体形象亮相的广州民营科技园向参观者介绍了一项获得国际专利保护的技术———全永磁悬浮风光互补路灯照明系统。这种路灯照明系统安装了光学板和小风扇,直接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进行发电和储存电能,具有不需用电也可照明的功能。

  武汉朗肯节能公司则将一套空气源冷暖水机组安装在现场,让参观者亲身体验这种新型空调设备的低能耗和高效率。广东中钰科技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开发的光电互感器技术,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极大兴趣。4年前,该公司拿出这个课题面向大专院校招标,经华中科技大学科研人员的攻关,成功研制出这种具有监控、计量和计费功能的光电互感器。产品投放市场后,收到良好的节能效益。

  一张农药速检卡能在5分钟内检测出农药超标与否,这是湖北同泰农业有限公司最新研制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系列产品。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与农业部食品质量测试中心、华农食品科学院建立合作关系,这项新产品靠的是产、研、学的相互促进。会上,众多科研院所纷纷展示科研实力,寻求与民营科技企业开展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中科院武汉分院还举办了专场洽谈会,与部分民营科技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不少民营科技企业带着多项专利证书,期盼尽快实现技术向产品的转化。在一场接一场的签约仪式上,多方签订了投资贷款、技术开发等21个合作项目,合同金额达2.3亿元。仅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6所高校就与民营科技企业签订了11个新技术开发项目。

  据广州民营科技园展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鼓励民营科技企业走自主创新道路,广州市科技部门规定:对入驻广州民营科技园863产业化促进中心的项目,可享受50万元的资金扶持。仅一年时间,入驻企业相继获得专利授权203项,其中,发明专利59项。武汉市积极引导民营科技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据统计,2000年该市民营科技企业申请专利只有270项,到2005年则增加到1445项,实现了五年翻五番。

  技术与产品同步创新

  在本届博览会上,技术与产品的同步创新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一致认为,民营科技企业既是新技术、新产品的带头人,又是质量标准创新的“

发动机”。这是由民营科技企业具有的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特点所决定的。

  以武汉市为例,凭借其在华中地区最大的交通、通信、金融、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优势,武汉市民营科技企业近些年来得到了茁壮成长,并带动了光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

能源、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目前,武汉市共有民营科技企业4200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30亿元,实现利税50.6亿元。其中,资产总额超亿元、总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分别有92家和67家。近两年,武汉市民营科技企业还组建了35个高新技术工程研发中心,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并承担了124项国家计划项目。仅在2005年,这批民营科技企业就开发新产品4098个。其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有1174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483个,分别占29%和12%。

  在此前召开的武汉市第二届科技学术年会上,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尚勇指出:如何将资源、制造业、科技、教育等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关键在于自主创新。在自主创新中,企业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突破口在于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即“站在巨人肩膀上”创新,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这也是对传统产业改造、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途径。除了逐步加大资金投入比重外,企业自主创新最重要的是要形成创新的区域生态系统,企业创新要有良好的土壤气候。

  三大难题困扰发展

  据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会长韩德乾介绍,日益壮大的民营科技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群体。他指出,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在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特别是有相当部分的民营科技企业,由于缺乏创新能力和参与创新的意识,当前只处在为国外加工生产的状态。前不久,他在一家企业调研时,了解到由于没有产品专利和核心技术,尽管该企业生产的每个产品都能在国际市场上卖10余美元,但企业只能拿到1美元的加工费。

  据调查,当前我国民营科技企业面临着三大发展难题:一是未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和公司法人的结构不尽合理;二是企业家和创业者的素质有待提高,经理人市场发育缓慢,企业用人机制不活,“家族式”管理和“人治”现象较为严重;三是知识产权意识、持续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急需加强。同时,在环境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政策落实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上。

  有关专家认为,对上述问题应通过“三个对接”来加以解决,即银行与企业、院校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对接。按照鼓励、引导、扶持、培育的原则,制定相关的试点政策。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校企协作、融资服务和创新集群三大平台,使民营科技企业凭借其特有的创新性、灵活性,在改革调整中得到长足发展。

  据了解,由于民营科技企业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支生力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国各地均已制订了《民营科技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大力改善融资环境,重点培育民营科技企业,为企业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质量效益、产业规模等方面加快发展。

作者:陈 铁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