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俄经济增长“能源化”预警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2日 16:36 21世纪经济报道
莫斯科河岸边的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总部本报资料 文/王高峰 俄近期以能源为武器打压其它国家的行为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并被一些国家视为"能源讹诈",给俄国际形象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刚刚过去的一年,对于俄罗斯而言,可谓是不平凡的一年。从年初敲打“向西看”的乌克兰,到年末与“小兄弟”白俄罗斯在情绪化的争吵中结束。中间还经历了八国峰会、格鲁吉亚间谍危机,把这些大事串联起来,不难发现所有的事情基本都与能源相关。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扬,俄罗斯的能源工业逐步得以恢复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俄罗斯外交资源相对有限的背景下,能源外交日益成为其对外交往的一个新领域。丰富的油气资源不仅为俄罗斯国内经济复兴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且为其外交空间的拓展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创造了条件。但有得必有失,俄罗斯所挥舞的能源大棒损害了其作为大国的国际形象,经济增长对能源出口的高度依赖,也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性提出了挑战。 经济状况大幅改善 近年来,俄罗斯以能源为动力,不断强化能源外交的力度,其经济实现了从摆脱危机向持续增长的转变,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逐渐得以好转。 俄罗斯转轨以来,经济状况急剧恶化,从1999年才开始止跌回升。在之后的6年间,俄罗斯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其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7%,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俄罗斯的黄金外汇储备由1998年金融危机后的100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10月的2673亿美元,连续7年实现预算盈余。俄央行2006年下半年预测,黄金外汇储备若仍保持每月50亿—60亿美元的增长幅度,年底可望突破2800亿美元,俄2006年外汇储备总额很可能跃居世界第三位。得益于能源价格的高涨,2005年1月,俄不仅提前还清了所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所有债务,补发了前些年拖欠的工资,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提高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收入,而且还投入相当多的资金来实施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改革措施。俄罗斯经济之所以能够实现强劲的增长,除了经济危机之后逐步减弱的卢布贬值效应和其它经济恢复因素之外,主要得益于1999年下半年开始的国际上油价持续上扬并居高不下。 石油出口还带来了滚滚的海外财源,也使俄罗斯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世界银行一项统计表明,俄罗斯政府约有37%的预算收入来自于石油和天然气的税收。每桶石油价格上升1美元,俄罗斯联邦政府收入就增加GDP的0.35%。据预测,2010年前,俄罗斯能源部门每年经营收入将增加1.5倍,这将使俄财政税收收入增加三分之一。到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出口额将增长45%-60%,这将使俄罗斯的国际支付能力持续增加,其国际经济地位和影响将进一步提升。 以能源产业为动力,俄罗斯还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俄罗斯能源工业相对发达,是目前最具竞争力的部门,也是其支柱产业。在国内需求相对不足,必须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俄政府利用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代表的燃料能源工业为结构改造的龙头,通过提高该部门设备技术水平,一方面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另一方面带动作为工业骨干的整个制造业的革新和发展。在能源工业的推动下,俄罗斯畸形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有所改变,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得以好转。 外交空间拓展 俄罗斯能源外交既有以能源为目的的外交,也有以能源为手段的外交。与很多能源输出国一样,俄罗斯丰富的油气资源需要国外的消费市场,以达到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俄以能源作为手段,换取和实现国家外交和政治利益,这一点近年来的表现异常明显。2003年俄联邦政府通过的《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明确指出,“能源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实现对外政策的工具”。 近年来,俄罗斯以能源为武器,不断拓展外交空间,将其能源优势逐步转化为国际政治影响力,俄国际地位逐步回升。在实现国内经济状况改善的同时,俄加快了重返国际舞台和世界权力中心的步伐。 能源(特别是石油)作为政治武器在国际上早已被广泛使用。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曾经禁止伊朗石油进入国际市场,导致伊朗石油国有化运动失败,民族主义的摩萨台政府垮台。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中东阿拉伯产油国以石油为手段,对亲以色列的西方势力进行打击,从而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在此之后,石油作为政治武器被更加频繁地运用,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社会的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 近代以来,俄罗斯一直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是传统的外交强国。但是苏联解体之后,俄经济崩溃和政治生活动荡,造成国际实力大大衰落,大量外交资源受损,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这种状况下,随着国际能源价格的回升,俄国内丰富的油气资源为拓展其国际地位创造了条件。 在世界“石油枯竭论”和国际油价长期处于高位的影响下,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国家地缘政治影响力。石油不仅是俄罗斯换取外汇的商品,而且还是俄推行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2006年年初俄乌天然气事件中,俄罗斯截断了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狠狠教训了“颜色革命”后倒向西方的乌克兰。不仅如此,这次危机还令依赖俄罗斯能源供应的欧洲国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正如当时的西方媒体所说,“此次俄乌天然气之争再次唤醒了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恐惧”。 在俄罗斯对外能源政策的影响下,俄近期内取得了明显的外交收益。中亚地区的大国力量均衡重新向有利于俄罗斯的一方倾斜;俄罗斯与伊朗的能源合作,尤其是核能方面的合作,增加了其在中东问题上的发言权;朝核六方会谈的会议桌上也有俄罗斯的一席之地;在日本北方四岛问题上俄依然坚持强硬立场;在八国峰会的舞台上俄阐述了全新的“能源安全”概念。虽然上述外交成果的取得不仅仅是由于能源外交所引起,但以能源为筹码,增加其在国际社会上的发言权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经济增长“能源化”令人担忧 在国际高油价的支撑下,严重依赖能源出口的俄罗斯经济发展前景也受到外界质疑,因为其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状况的好转均严重依赖于“石油美元”的推动作用。因此,能源外交既是俄罗斯增强国力、实现繁荣富强的有利条件,也可能会给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阻碍。俄能源外交对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影响,还取决于其丰富的能源资源能否转化为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推动力量。 尽管俄罗斯经济状况近几年来获得了平稳快速的发展,但是其经济增长对石油的依赖性并没有减弱。由于俄罗斯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能源的贡献率,经济形势对国际能源市场的行情反应敏感,所以外部能源政治经济因素对俄罗斯经济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俄罗斯经济增长的“能源化”现象,可能给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障碍。燃料工业在俄工业生产中占20%,燃料能源资源占俄出口的55%,而联邦预算的35%更是来自于油气工业。因此,一旦国际能源市场出现不稳定,或是国际油价大幅度下跌,俄罗斯经济可能会受到灾难性的打击。 另一方面,国际油价连年走高,也增加了俄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对于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资源产业及其关联产业部门在经济中处于优势地位,很容易在发展水平上与其它产业部门拉开距离,而且随着资源出口的加剧,这种部门间两极分化的现象会更加严重。高油价导致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卢布升值,进而也可能造成整个经济增长受阻。俄经济分析与短期预测中心的年度报告表明,2004年高油价推动国内燃油价格上涨近40%,卢布升值7%,进口增长速度超过内部需求增长的50%-100%。在增长的零售商品额中,90%来自进口商品。高油价只对拥有巨大出口潜力、盈利率高的燃料原料部门以及国内市场行情好、资本流转快、有吸引资金能力的消费部门有利,而其它加工企业则由于通货膨胀和卢布升值压力,竞争地位削弱,受进口商品的排挤。 同时,在分配由天然资源带来的巨额收益时,政府拥有莫大的权力,很容易导致政府官员为谋求私利而进行寻租活动,造成政府腐败和社会分配不公。俄罗斯近年来贫富分化严重,基尼系数由1991年的0.26上升到目前的0.47-0.53,虽然资源产业的迅速发展不是造成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惟一因素,但由于资源产业发展所导致的产业二元化倾向和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是导致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之一。 能源外交挑战 俄近期以能源为武器打压其它国家的行为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并被一些国家视为“能源讹诈”,给俄国际形象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西方大国一方面看重俄在世界能源安全格局中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对俄以能源作为地缘政治斗争手段的做法表示不满。他们指责俄将能源问题政治化和利用能源“敲诈”别国。俄乌天然气事件不仅造成了两国关系的严重倒退,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西方特别是欧洲各国对俄的信任。近期俄白两国之间的能源纠纷,导致白俄罗斯1月7日切断了其境内的友谊管道,更是加深了欧洲国家对来自俄罗斯能源供应的担心。 目前,欧洲国家开始将目标瞄准能源多样化、节约能源,以及对经济体制的改革,以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过度依赖。尽管俄罗斯的能源地位对欧洲国家来说短期内不可能被取代,但对于同样严重依赖欧洲路径出口油气的俄罗斯而言,欧洲的做法,无疑也为其敲响了警钟。 虽然俄罗斯能源业在重新崛起,它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地位也日渐加强,但其能源外交也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这其中,既有国内政治因素和能源生产部门的结构性因素对能源外交的制约,也有外部能源供应国的竞争和国际能源市场变动对俄能源外交的影响。随着国际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俄政府对国内能源企业的控制进一步加强,政府对能源的垄断使得整个行业缺乏竞争力。国家收回萨哈林2号的股权,外来投资者对能源领域的投资信心和积极性受到影响。俄财政政策及相关法律不完善,造成能源价格的上涨并不能给能源企业增加应有的利润,导致企业投资的积极性降低。 另一方面,无论是石油还是天然气行业,都存在一些结构性的障碍因素。石油勘探投资严重不足,开采条件日益恶化,闲置油井大量增加,以及采油设备老化导致的采油率下降等。天然气产地过于集中,难采量气田增加,探明增长乏力。油气运输管道设备老化和超期服役,造成浪费严重,管道投资匮乏,运力不足。这些因素都对俄罗斯能源外交的顺利开展带来了种种障碍。另外,来自外部力量的竞争,特别是欧佩克和里海地区的竞争,也给俄罗斯能源外交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挑战。 (作者单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俄罗斯与中亚研究室)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