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冷门收藏期待升值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2日 08:00 南海网-海南日报
1987年,世界语诞生100周年。德国发行的全球第一枚世界语小型张。
1987年,海南的第一枚世界语邮戳。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世界语的推广,海口的世界语邮品收藏也曾风靡一时,不少收藏爱好者对这些新鲜的邮品兴趣颇浓,且趋之若鹜,海口市集邮协会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世界语集邮分会。侯林雄,现代家庭教育培训学校负责人,一名世界语的推广者和集邮爱好者,对世界语邮品的收藏有着亲身的体会和独到的看法。 数量少难收藏 现年36岁的侯林雄从1987年开始集邮,是海口市集邮协会的常务理事,1990年世界语集邮分会成立后,一直担任法人代表、秘书长至今。16年来,由于世界语推广渐入低潮和集邮市场陷入低谷,不少邮友已经放弃世界语集邮,唯独侯林雄等少数人坚持下来,先后收藏世界语邮票、纪念封、信封、邮戳和明信片等600多件,被收藏界誉为“海南世界语集邮第一人”。 侯林雄说:“由于世界语邮品数量相对比较少,因此拥有者的圈子也很小,这给广大集邮爱好者的收藏增加了难度。”所以,一些珍贵的世界语邮品,侯林雄可是不惜血本购买,或拿出稀少的国内邮品跟别人交换来的,譬如1987年德国发行的全球第一枚世界语小型张(见图1),就花了侯林雄不少钱。 珍贵历史资料 侯林雄认为:“世界语邮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化层面,它们是世界语运动的历史证明,具有不可或缺的资料性。后人可以通过过去的邮品研究世界语的发展历程,挖掘期间的文化信息。” 通过邮品,可以看出世界语在某个国家或地区,甚至是在全世界的推广和发展情况。比如,在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就曾提到世界语,认为可以推广;因此,1992年,江苏省常熟市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时,还专门发行了汉语-世界语双语信封(见图2)。 1991年至1999年间,国家邮政局每发行一套邮票,海口市邮政局便配套发行一枚汉语-世界语双语邮戳,由此可见海口对世界语运动的支持力度,许多国内邮友每年都纷纷来信索盖邮戳。1993年,国家发行了“中华鲟”邮票一套4张,一位法国邮友得知海口发行邮戳后,专门托北京的朋友找侯林雄帮忙盖上邮戳,此举一度在海南收藏界传为佳话。 藏品价值高 谈到世界语邮品的收藏前景,侯林雄坦诚地说,这是一个较偏、较冷门的领域,加上收藏难度大,能考验一个人的毅力;不过藏品的价值高,在德国,一枚普通的邮品能卖12马克(相当于人民币50元)。 据了解,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世界语有效地促进了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本、韩国、前苏联、立陶宛都经常有人来华交流和交换世界语邮品,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还有国际交换市场,尤其是在上海,每年还有不少男女因为世界语邮品交流而通婚。 去年11月8日在海口召开的国际世界语文化研讨会,多少让海南的世界语邮品收藏者,看到了一丝打开或建立国际交流市场的希望。侯林雄自信地表示,只要国际市场繁荣,海南的世界语邮品收藏就有升值的空间,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世界语:由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博士创造于1887年,目前已传播到120多个国家,约有1000万人掌握和使用。我国有100多万世界语学习者,其中海南300多人。 (陈耿辑) (本文图片由陈耿摄)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