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碧桂园被迫出“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 23:00 中国经营报

  个案剖析

  本报记者龙飞广州报道坊间流传多时的广东老牌地产商碧桂园赴港上市计划,看来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近期来自香港市场的消息称,摩根士丹利及瑞银将成为碧桂园的上市保荐人,最快今年3月底这家房企将在香港联交所挂牌,预计集资额最高可达6亿美元(约46亿港元)。

  “这很有可能成为历年来内地房企在香港股市上集资额度最大的一次IPO。”香港凯基证券分析师评论说。

  但碧桂园方面至今未对有关上市传闻作出正面回应。

  “农民

开发商”回心转意

  “以碧桂园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盈利表现及目前发展态势,顺利上市应在情理之中。”凯基证券分析师判断说。

  去年7月,碧桂园悄悄转变工商登记上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为外资企业。而这通常是内地民企赴香港上市前夕的习惯做法。

  但向来标榜财务稳健、资金充裕的碧桂园决意上市之举,不仅超出不少行家的预料,连其集团内部员工也有些惊讶。

  “我们杨老板最大的特点就是低调务实,如果选择上市融资,集团原有很多经营手法都要大幅改变,看来他确实下了很大决心。”碧桂园一位员工向记者表示。

  1992年发家于广东顺德、主要开发业务集中在广州及珠三角地区的碧桂园,素以“南中国居住生活的一面旗帜”自诩。自1999年起,集团每年楼盘销售总金额均超过25亿元。据说2002年最辉煌时,曾在广州增城创下了一分钟销售一套

别墅的惊人纪录,被当地业界戏称为“像卖菠菜一样卖别墅”。

  但建筑包工头出身的碧桂园掌门人杨国强,为人相当低调,尽管名声在外,早就是各种富豪榜上的常客,却几乎从不在公开场合露面,也不怎么接受媒体采访。据说他最喜欢呆在公司热销楼盘的售楼部某个角落里,静静观察销售进展,而周围来来去去的人,也许还以为他是哪里过来看热闹的老农民。

  碧桂园的经营特色和发展理念,可谓处处都打上了这位“农民开发商”的烙印。外人很难把它们跟香港上市这么“时髦”的事联系起来。

  就在去年上半年,碧桂园方面人士还曾公开表示,集团资金充裕,短期内并无上市计划。而且从碧桂园内部的股东结构来看,属于典型的家族企业,集团大股东基本上都是企业早期的创业者,不少跟杨国强有血缘或姻亲关系。在2006年胡润的富豪排行榜中,碧桂园共有十位股东入选,其中六位都是来自顺德的杨姓人士。

  若碧桂园选择上市,从一家私人企业变成公众公司,其近乎封闭的股权结构肯定面临不少冲击。是什么因素促使“老实巴交”的杨国强冒此风险?

  “碧桂园模式”变中求存

  据说杨国强自己曾总结,碧桂园多年来的成功靠的是两大法宝:一是稳健的财务管理,二是注重成本控制。

  与多数资金链时时吃紧的同行不同,过去十多年碧桂园一直以资金周转宽裕而骄傲,这跟杨国强本人极为重视自有资金开发及资金回笼速度有关。该集团跟各家

商业银行的关系也极好。

  “我们向来以在超大规模楼盘中实现集约化生产来降低成本,问题是现在市场情况变化很大,最重要的是大面积而又便宜的土地不好拿了。”一位碧桂园中层干部向记者表示。此前碧桂园在珠三角地区拿地,单幅面积上千亩是平常事,其广州增城凤凰城项目,甚至一度号称“万亩大盘”。

  近年来,碧桂园集团也采取了加速发展的战略,由“一年一个碧桂园”变成同时开发几个大型社区楼盘。不仅在珠三角二线城市如南海、肇庆、高明、江门、阳东等地及广州南沙开发区储备了不少土地,去年更相继启动占地2700亩的长沙项目和占地23万平方米的上海项目,据说今年北方重镇天津也将成为他们的新目标。

  不用说,如此高强度和大规模的土地储备和项目开发,从来不为钱发愁的杨国强,肯定也感受到无形的压力了。更何况昔日广东地产圈内名气和实力不如它们的数家房企,登陆港股后叱咤风云的表现,多少也会让“顽固”的杨国强开了窍。

  且不说早在1998年即赴港上市的朱孟依“合生珠投系”近年的威风八面,2005年下半年先后成功赴港IPO的富力地产和雅居乐,更大有迎头赶上之势。2003年,富力地产与碧桂园集团的年度销售总额均为人民币40亿元,但2006年,富力全国销售总额已达到人民币100亿元,土地储备更突破1500万平方米,把碧桂园远远地抛在了后头。

  这一切,主要得益于富力地产巧妙借力香港资本市场的便利融资渠道。去年9月,富力地产实施拆股计划,一举募集资金超过16亿港元,加上前年IPO时的集资,18个月内他们在香港狂“吸”30多亿港元。

  “假如我们还固守原有发展模式,等到将来竞争格局大定,我们就难免被边缘化的命运,甚至最终被市场淘汰。”上述碧桂园人士的话,某种程度上也许道出了老谋深算的杨国强的心声。

本报记者:龙飞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