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卖书的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 00:02 中国经济时报

  ■易水寒

  读北京一些藏书家的书话,都对琉璃厂、潘家园、报国寺等旧书摊的摊主颇有微词。他们说,不知为什么,摊主们并没有“和气生财”的观念,对买主从不客气,往往一口价,一副爱买不买的架势。其实道理很简单,店大欺客呗。那些人懂得书市行情,认为自己奇货可居,手有奇货,焉能不装一把?

  我把卖书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行家,一种是外行。卖书也算是经商,买卖人嘛,起码要懂行情。有没有卖什么不懂什么的?其他的我不知道,卖书的不懂书,我还真碰到过一些。一次在旧书市场上,看到一本以内部资料名义印行的历史著作,心内狂喜,准备买下来。但以往经验告诉我,买主不能做出急三火四的样子,哪怕事实上你已心急如焚。于是我拿起旁边一本厚厚的《笑话500篇》,问摊主多少钱,他看了看,认真思考了一下,说,你给我20元吧。我“恋恋不舍”地放下,“不经意”拿起那本资料,问他,这本呢?他说,这本比那本薄,你给8块吧。居然以厚薄来定价,算他狠。我欣喜地交了钱,赶紧溜走,以免他反悔。像这样“拣便宜”的事,我碰到过多次。不懂行的人,一种是刚刚入道的,懵懵懂懂,按其他商品的模式来给旧书定价;还有一种虽然干的时间很长了,但对书完全不感兴趣,不肯钻研。后一种生意人,无论卖什么都得赔钱。其实,这懂与不懂,也是相对的。买书人非常喜欢这本书,这本书就值钱,否则,白给人家,人家还不一定要呢!不过,旧书作为特殊商品,起码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像版本、版次、品相等等,都可以成为标价的原则。

  买书人碰上一点都不懂书的卖书人,是一件很没劲的事。虽然可以利用他的无知拣点便宜,但缺少了较量的对手,也没有了还价的乐趣。如果双方说的话驴唇不对马嘴,就更没意思。

  懂行的人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情趣的,一种是没情趣的。有情趣的,既卖书,又交朋友。卖书人又是爱书人,在卖书的时候,以书会友,切磋技艺,交流读书乐趣,不知不觉中,双方生意做成了,皆大欢喜,而且没有做买卖的铜臭味道。在文化界,这样的佳话着实有一些,鲁迅和内山完造,就是因为买书和卖书的关系而成为朋友的,他们的友谊维持了终生。买书的人,不会仅仅因为贪对方的一点便宜而和卖书人交朋友,如果双方谈得来,互有收获,有所裨益,有时候多花一点钱又算什么?而最可怕的是既懂行,又没情趣的人,他们卖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赚钱!除此之外,别无所求。没有“外行人”的质朴可爱,也缺少“懂行且有情趣者”的亲切,他们和买书人无话可说,像藏书家们提到的那些摊主,惟我独尊的冷漠,加上商人的惟利是图,可真是要了命了。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