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世界经济变数增加 货币政策保持紧缩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 00:02 中国经济时报
学人专栏 王宇 世界经济变数增加, 增长前景乐观 2006年世界经济继续保持低通胀下的较快增长。尽管10月份以来美国经济放缓,美元走势趋弱,西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面对重大调整,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但从目前情况看,近期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不大,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在加快复苏和增长,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前景依然乐观。 (一)美国经济:放缓还是衰退? 2006年前三季度,美国经济GDP环比增长5.6%、2.6%和2.0%;同比增长3.7%、3.5%和3.0%。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经济放缓是对其房地产市场调整的正常反应。2004年6月以来,为了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实现经济“软着陆”,美联储连续17次提高利率,两年时间内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25%升至5.25%,作为对紧缩性政策的回应,美国房地产市场从2006年春季起逐步降温。2006年6月份美国住宅建筑投资下降了17.4%,为5年新低;8月份新房开工量环比下降6%,为3年新低;9月份房屋建筑商信心指数下跌至31。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整初见成效,最近美国住宅建筑投资出现了复苏迹象,不少经济学家预期,2006年第4季度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将回升至2.4%。 目前推动美国经济较快增长的因素包括:(1)消费支出增长较快。2006年11月,美国零售月率上升1%,核心销售上升1.1%,升幅高于预期。(2)失业率下降。2006年9月份美国失业率下降到4.6%,10月份又进一步下降为4.5%,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3)通胀率较低。9月份,美国一般消费物价指数(CPI)为2.1%,是200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核心CPI为2.7%,与二季度的3.6%相比明显下降。(4)政府预算赤字下降。2006年财年美国政府预算赤字为2480亿美元,比2005年减少了710亿美元,占美国GDP的比重1.9%,为40年最低。 也就是说,作为对美联储紧缩性政策和美国房地产市场调整的正常反映,美国经济是放缓而不是衰退。由于就业增长稳定,实际工资上升,通胀压力减轻,增长前景依然看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2.7%。最近美国商务部陆续发布的各种预警和景气指数也表明,美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07年,支持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1)就业率上升。最近美国劳工部公布,2006年11月美国非农新增就业人数为13.2万,高于市场预期,个人收入年率因此而上升了4.1%。(2)消费者支出增加。由于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消费者信心稳定,11月份美国消费者支出增长0.5%,为近年较高水平。(3)房地产市场开始复苏。11月份,美国新房销售量和价格明显上升,新房销售量按年率计算为104.7万套,比上月增长3.4%,大大高于此前预计的1.1%,美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初露复苏迹象。(4)服务业增长强劲。2006年11月,美国服务业增长强劲,非制造业指数升至58.9,为连续第44个月上升,非制造业约占美国总体经济规模的90%,该行业的加速增长,缓解了市场对美国房地产市场降温,及其引发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 (二)欧元区经济:好景能否常在? 2006年前三季度,欧元区GDP环比增长0.8%、0.9%、0.9%;同比增长2.1%、2.6%、2.7%。与此同时,欧元区的失业率明显下降,10月份降至7.7%,为5年最低。10月份,欧元区的综合消费物价指数(HICP)为1.6%,11月份为1.9%,均低于欧洲中央银行2%的警戒线,这也是欧洲中央银行5年来第一次实现其2%的通胀目标。 2007年欧元区依然存在通货膨胀风险:(1)国际石油价格可能再度上升;(2)由于就业率上升,工资增长预期将对价格产生向上压力。(3)欧元区工资增长一直维持着较低涨幅,2006年由于经济增长强劲,欧元区要求增长工资的呼声增高,增加了物价上涨的潜在压力。 2007年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也存在不确定性:(1)持续上升的欧元汇价可能影响出口增长。(2)由于2007年德国将提高增值税,使得部分德国消费者在2006年提前消费,市场预测,2007年德国的消费支出可能减少。(3)2007年意大利也将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意大利是欧元区的另一个大国,如果意大利经济减速,也会对欧元区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尽管2007年欧元区经济还存在通胀风险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但总体上将会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欧洲中央银行预期,2007年欧元区GDP增长率为1.6%-2.6%,通胀率为1.9%-2.9%。标准普尔预测,2006年欧元区经济增长速度可达到2.6%。德国是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德国经济增长情况会对欧元区有较大影响,最新经济数据显示,2006年11月德国IFO景气指数升至16年最高,就业率创4年最高。 (三)日本经济:是否走出通缩阴影? 2006年前三季度,日本GDP环比增长0.7%、0.3%和0.2%;同比增长0.8%、0.4%、0.5%。支持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1进出口大幅度增长,9月份出口增长15.3%;进口增长16.9%。2设备投资持续增长,2006年第三季度为11.5%。(3)失业人数连续10个月减少,9月份失业率为4.2%。(4)劳动生产率提高,2006年日本劳动生产率年增长率达到2%,而1995-2002年日本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仅为1.2%。 不过,日本经济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2006年第三季度个人消费下降0.7%,为2004年最低表明日本“企业效益提高的结果并没有扩大到家庭层面”。最近日本政府将2006财年(2006年4月-2007年3月)日本经济实际增长率由原来预测的2.1%下调至1.9%,并预测2007财年日本经济实际增长率为2%。日本政府下调2006财年经济增长率的主要原因是,2006年11月日本个人消费支出仅增长0.9%,大大低于原先预期的1.8%,这使日本在2006年走出通缩的希望基本破灭。日本政府还预测,2006财年日本GDP平减指数将下降0.4%。2007年日本经济能否走出通缩现在还不能确定。 (四)英国经济:是否还有通胀压力? 2006年英国经济增长强劲,三季度英国GDP环比增长0.7%,同比增长2.8%,为2004年以来最高。2006年5-7月份,英国就业人数达到289.7万,为1971年以来最高。9月份英国零售价格指数(RPI)同比上涨2.4%,超过了英格兰银行2%的通胀目标。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存在着较为旺盛的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英国的通胀压力可能继续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6、2007年英国的CPI分别为2.3%、2.4%。 货币政策保持紧缩趋势,操作难度增大 2006年西方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取向主要呈现两个特点:第一、货币政策的紧缩取向。2006年,西方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均选择了紧缩性货币政策,美联储、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和日本银行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本国货币的基准利率。第二、美元与其他主要货币之间保持了较大的利差。由于美国是西方主要国家此轮加息的领跑者,与其他国家相比,美联储加息的时间较早、频率较高,因此,美元与其他主要货币之间存在较大利差。目前美元利率最高,为5.25%,英镑次之,为5%,欧元为3.25%,日元最低,为0.25%。 2007年上半年,西方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将保持紧缩基调,但加息步伐可能放缓;下半年可能停止加息或开始降息。由于美联储率先降低美元利率的可能性较大,而英国和日本等都有可能继续加息,这样2007年美元与其他主要货币之间的利差将呈缩小趋势。 (一)美联储:在“加息”、“不变”、“降息”之间权衡 从目前情况看,2007年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尚不明晰:继续加息、保持现有利率水平不变、降低利率的可能性均存在。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加大。短期内加息与不变的可能性较大,降息的可能性较小。 关于加息的可能性:目前美国仍然面临通胀压力,2006年11月扣除食品与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胀率较上年同期上升2.2%。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指出,“国际油价再度攀升的可能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使美国通胀风险犹存”,因此,下一个利率决定可能只会涉及加息或维持利率不变,降息的可能性较小。2007年美联储可能继续提高美元利率至5.5%。 关于保持现有利率水平不变的可能性:2006年6月份以来,美联储已经4次宣布暂停加息,表明目前美元的利率水平可能处在“中性”区间。最近有联储官员表示,目前的货币政策应维持几个月不变。“公开市场委员会所有的成员都感觉保持目前的利率水平更有利于促进经济温和增长以及核心通胀率的逐步回落。”如果2007年美国经济继续保持温和增长,通胀压力减缓,消费者支出增加,美联储很有可能坚守货币政策的紧缩方向,维持5.25%的利率水平不变。 关于降息的可能性:相比之下,短期内美联储降息的可能性较小,但并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2006年6月29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第17次提升0.25个百分点至5.25%。2006年12月12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投票决定维持基准利率于5.25%不变,这是2006年6月份以来美联储第4次决定暂停加息。由于紧缩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2006年第三季度美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降温。如果经济增长低于预期,美联储也有可能在2007年第二季度降息至5.0%。 (二)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可能坚守紧缩性政策 2006年12月7日,欧洲中央银行宣布加息0.25个百分点,将核心利率升至3.5%,这是2005年12月以来欧洲中央银行第6次提高利率。实际上,从2006年9月份起,欧元区的综合消费价格指数已经降至欧洲中央银行2%的警戒线之下,欧洲中央银行连续加息的理由是担心其货币政策仍然过于宽松,不利于防止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市场对欧洲中央银行的加息行动反应不一。有观点认为,在欧洲经济增长还没有驶入快车道的情况下,欧洲中央银行持续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可能抑制欧元区经济增长的活力。还有观点认为,欧元区的货币政策仍过宽松,为了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通胀风险,欧洲中央银行必须继续提高利率至合理水平。 从目前的情况看,2007年欧洲中央银行坚持紧缩性货币政策,继续提高欧元利率的可能性较大。(1)欧洲中央银行设定的通货膨胀率警戒线为2%,2006年第三季度欧元区的通胀率已经达到了1.8%,且呈继续上扬态势。能源价格上涨引发第二轮通货膨胀效应的可能性依然存在。(2)目前欧元区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达到近3年最高,经济增长速度为近6年最快,失业率接近5年最低,这表明欧元区通胀上升的风险仍然很高。因此,欧洲中央银行可能在2007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连续加息,最终将欧元利率提升至4%左右。 2006年8月3日,英格兰银行将回购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至4.75%,11月9日,继续加息0.25个百分点至5%,12月7日,英格兰银行宣布继续维持5%的利率水平不变。目前市场对英格兰银行的利率政策也存在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10月份英国CPI为2.5%,明显高于英格兰银行2%的通胀目标,为此应坚持紧缩性政策;另一种观点认为,作为通胀压力来源的国际石油价格已经大幅回落,为了保持英国经济的增长活力,英格兰银行应立即结束此轮加息行为。所以,当2006年12月7日,英格兰银行宣布维持现行英镑利率水平不变时,市场纷纷猜测这是否意味着英格兰银行此轮加息行为的结束。 由于2006年英国经济增长较快,英格兰银行十分担心通胀压力上升。市场也普遍反映,目前英镑的基准利率仍低于“中性”水平,英格兰银行的货币政策仍然过于宽松。由此判断,2007年英格兰银行坚持紧缩性货币政策、继续提高英镑利率的可能性也较大。 (三)日本银行:在“加息”与“不加息”之间徘徊 由于日本宏观经济表现良好,2006年3月,日本中央银行放弃了数量放松的货币政策;2006年7月,日本中央银行解除了实施5年多的零利率政策,将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提高到0.25%,这是6年来日本中央银行第一次加息。市场曾广泛预期,与其他西方主要国家一样,日本也会由此进入加息周期。但是,到目前为止,日本银行一直坚持0.25%的利率水平不变。 现在日本银行正面对着货币政策的两难选择,即是继续“加息”还是坚持“不加息”:一方面日本政府多次表示,通货紧缩的阴影并未在日本完全消散,日本银行应该将日元利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以刺激经济恢复和增长。目前日本银行也在观察个人消费,消费者物价指数及美国经济的动向,如确实有好转才能提高利率。可是,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11月日本家庭平均支出为28.286万日元,除去物价变动率实际同比增长-0.7%,连续11个月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银行必须选择“不加息”。另一方面,2006年11月日本工业生产环比上升0.7%,消费物价指数同比上升0.2%,均为近期较高水平。这又使日本银行不得不考虑“加息”问题。 外汇市场扑朔迷离、主要货币汇率小幅快速调整 2006年以来,国际外汇市场加快了调整的步伐,美元对主要货币持续小幅向下波动。从目前的情况看,2007年,国际外汇市场的走向还非常不明晰:欧元上涨缺少足够的支撑,美元贬值缺少充足的理由,日元走向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不过,从整体上看,2007年国际外汇市场可能会继续2006年的基本走势:美元继续小幅走低,欧元和日元小幅走强。 (一)美元汇率:不确定性增加 2006年美元对欧元和英镑走低,对日元汇率基本持平。目前美国经济的“双低”现象,即“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不仅增加了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也增加了美元走势的不确定性。从目前的情况看,2007年推动美元走弱与走强的因素同时存在。 推动美元走弱的因素主要是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和美元的降息预期。2006年下半年以来,美国贸易赤字连续创造历史新高,8月份达到698.57亿美元,同比增加111亿美元。贸易赤字扩大了美国经常项目逆差,2006年第三季度,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达到8736亿美元,占GDP比例达6.6%。在美国存在经常项目巨额逆差的情况下,美联储主要依靠美元较高的利率水平吸引国际资本进入美国金融市场,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并支持美元走强。2007年美联储可能停止加息,一旦美元与其他主要货币的利差缩小,国际资本就有可能从美国金融市场流出,推动美元走低。此外,一些国家对外汇储备结构的调整也加强了美元的弱势。 支持美元走强的因素首先是美国经济良好的基本面,即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较低的通胀率和不断下降的失业率。其次,最近美国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也非常乐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对美元形成有力支撑。预计在2007年中,美元/欧元的高点可能在1.18美元左右,低点可能在1.40美元左右。 (二)欧元、英镑汇率:可能保持升势 2006年,欧元摆脱了2005年的疲软态势,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欧元/美元涨幅达10.8%,欧元/日元涨幅达11.8%。 2006年支持欧元汇率走强的主要原因:(1)欧元区经济增长加快,就业市场不断改善,特别是通胀率一直控制在欧洲央行2%的警戒线之下,增加了市场对欧元的信心。(2)从2006年下半年起,在美联储连续4次暂停加息的情况下,欧洲中央银行继续加息,缩小了美元与欧元的利差,推动欧元走高。(3)至少到目前为止,欧元升值似乎还没有威胁到欧元区经济的增长前景,欧洲中央银行的官员表示,强势欧元反映了欧元区经济增长的强劲态势,无须对欧元升值感到忧虑。这些因素可能支持欧元/美元汇率在2007年继续保持强势,并有机会在上半年达到1.3668。 2006年英镑对美元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英镑/美元从年初开盘的1.7216到12月的最高位1.9846升幅为15.28%。英镑对美元升值得益于英国经济的强劲,以及英格兰银行的持续加息行为。从市场表现来看,英镑/美元已经突破2004年高点1.955,接近1994年英国退出欧盟货币体系之前的2.0水平,这是1981年以来从未突破过的关键技术阻力。以目前的英国经济表现来看,英镑对美元汇率突破这一高点有一定难度。不过,目前英镑利率与美元利率比较接近,如果2007年美联储降息或英格兰银行加息的话,英镑/美元汇率有可能挑战这一高点。 (三)日元汇率:可能小幅升值 2006年,美元/日元汇率一直处在小幅波动的盘整状态,从年初开盘的117.67到12月22日收市的118.75美元/日元贬值0.92%。这与日本经济的表现大相径庭,截至2006年10月底,日本经济已经持续增长57个月,创下二战结束以来最长的经济增长周期。由此判断,日元汇率持续走弱的主要原因并不在经济基本面而在日本银行的货币政策。 由于日本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7月,日本银行结束了日元的零利率政策,但依然坚守着日元的低利率水平,目前日元利率为0.25%,与美元利率(5.25%)和欧元利率(3.25%)相比,存在较大的负利差,使大量资金从日本流入欧美金融市场,这是日元走弱的主要原因。 2007年,日元汇率走向取决于日本银行的货币政策取向,而日本的货币政策决策将取决于经济增长情况和通货膨胀形势。最近公布的宏观数据表明日本经济增长强劲,消费物价水平正在走高。因此,日本中央银行有可能在2007年第一季度或上半年继续提高日元利率至0.5%,并带动日元汇率小幅升值。 作者简介: 王宇,199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全日制;1996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全日制,国际金融专业。1996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在货币政策司和金融市场司工作,其间,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任金融市场司外汇市场与黄金市场管理处处长,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 1993年获得国家教委“挑战杯”一等奖;1994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最高奖——吴玉章奖;1995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科优秀论文”一等奖;1998年获得“中国金融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01年获得“全国金融系统优秀论文”一等奖。 在《经济研究》、《国际经济评论》、《改革》、《财经》、《经济学动态》、《经济社会体制比较》、《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世界经济》、《财贸经济》、《经济科学》、《China and World Econom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velopment Planning Literature 》等杂志发表论文300多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求是》、《China daily》、《Beijing Review》等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在商务印书馆、三联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出版著作(译著)20多部。主要为个人学术专(译)著。包括:《货币政策的决策、操作与传导》,中国财政金融出版社,2005;《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富兰特·奈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博弈论与人类经济行为分析》(冯·诺伊曼),三联出版社,2004;《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乔治·索罗斯),商务印书馆,2000;《经济、金融与发展》(世界银行),中国财政金融出版社,2001;《伦理学与经济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商务印书馆,1998;《贫困与饥荒》(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商务印书馆,1999;《家庭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利·贝克尔),商务印书馆,1995;《经济数学》(克鲁贝奇),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