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吴忠:冲刺宁夏经济次中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 09:11 中国经济时报

  “强工、重农、兴城、活商、聚势”,建设“经济发展又快又好、滨河回乡特色鲜明”的新吴忠,是“十一五”时期吴忠的发展思路。这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古城,正致力于成为宁夏的经济次中心城市。

  ■本报记者李成刚何玲

  刚刚从高速公路下来,走进宁夏吴忠市区,早已等候在路边的吴忠市政府办等相关部门的同志和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组寒暄两句,马上就递上了一份长长的参观表。

  吴忠国家级种植业核心区育苗中心及植物生理监测系统、茂源果汁有限公司、金银滩镇冬麦种植、吴忠国家级优质奶牛核心区、宁夏新华百货夏进乳业有限公司、宁夏万胜生物有限公司、吴忠市金滨路建设……满满当当的参观日程安排,体现了吴忠人的一种心情:他们迫切地希望将自己最好的、具备竞争优势的一面展现出来。

  当然,前提是,吴忠有足够的自豪和实力。

  塞上重镇古灵州

  吴忠市地处宁夏中部,现辖利通区、青铜峡市、盐池县、同心县、红寺堡开发区5个县(市、区)。

  这里文化积淀浑厚。据专家考证,现在的吴忠市府是古灵州城旧址。历史上唐太宗曾在这里和西部少数民族首领友好结盟,唐肃宗在这里登基指挥平定“安史之乱”,使这里一度成为唐朝的政治文化中心。

  吴忠是塞上江南的鱼米之乡。吴忠灌区位于宁夏平原的精华地带,九曲黄河穿境而过,沟渠纵横、农业发达,土地肥沃、物产富饶,有2000多年的灌溉历史,是宁夏商品粮、鲜奶、畜产品、果品、水产品的重要产地,也是宁夏滩羊、绒山羊、中药材的主要产区。

  这里还是名副其实的回族之乡。全市回族人口61万,占总人口的48.2%,是我国主要的回族聚居区之一,也是全国地级市中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市。市域内民风淳朴,孕育了浓郁的回乡风情和大批有胆识、能吃苦、善经营的回族商人。

  吴忠是西部地区的商埠重镇,这里自古就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天下大集”闻名遐迩,有“水旱码头”之称。市区内集市贸易历史悠久,商业繁荣,人气很旺,全国最大的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就在市区的涝河桥,全国最大的羊绒收贮集散地就在所辖的同心县。

  这里的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青铜峡鸟岛、十里长峡、108塔、牛首山寺庙群、罗山和哈巴湖自然保护区、古

长城遗址、同心清真大寺等名胜古迹与黄河大漠、回乡风情、西夏遗韵交相辉映。每年5月到10月间,吴忠辖区内山川宜人,风景如画,瓜甜果鲜,鱼肥稻香,是观光旅游的黄金季节。

  “十五”是发展最快的五年

  “‘十五’时期是吴忠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吴忠市委书记肖云刚介绍说,五年来,吴忠面对两次行政区划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优势产业布局、资源分布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市情,“我们坚持奋斗目标再提升,发展速度再加快,工作激情再强化,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开拓创新,锐意奋进,统筹山川协调发展,全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顺利实现了‘十五’计划预期的各项主要目标,全市呈现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的良好局面”。

  据了解,“十五”期间,吴忠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人均GDP迈上1000美元新台阶。

  经济结构渐趋合理,三次产业结构从“九五”末的244828调整为165232。乳品、羊绒、草畜、马铃薯、酿酒葡萄、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近2000家。粮食产量稳定在60万吨以上。

  五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520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5万亩。依托“三山”荒地及资源优势,实施“园区上山、工业上山”。举全市之力规划和建设太阳山移民开发区“一号工程”,加快推动青铜峡新材料、牛首山镁合金等工业园区提升水平,形成了以能源电力、高载能新材料、机械仪表、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优势特色工业产业体系。

  全市工业持续保持了总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四个同步增长”,总产值年均增长1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2000年提高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2000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按照全市城市发展规划目标和建设滨河生态城市的要求,集中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工程。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5亿元,年均增长30%。市区先后完成开元大道、“民居计划”、行政中心、盛元广场、滨河大道、迎宾大街等一批重点工程及集中供热、供水、排污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使市区逐年变大、变新、变美。市区建成区面积由2000年的16平方公里扩大到23平方公里,城市人均新增公共绿地2.8平方米,城市化率提高11个百分点。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国外资金1.5亿美元,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1%。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五年城镇累计新增就业7万余人,减少贫困人口10.6万人,输出劳务60万人,低保对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5%和5%。

  “十一五”建设滨河回乡新吴忠

  “从2006年到2010年的五年,是吴忠加快建设宁夏经济次中心,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肖云刚说,“十一五”时期吴忠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
科学发展观
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商贸活市、新农村建设和科教兴市战略,全面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进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他介绍,吴忠的奋斗目标是: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亿元,人均GDP达到172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21%。城镇人口达到61万人,城市化率达到47%左右。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1亿美元,年均增长14%,进出口总额达到7亿美元。人口控制在131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10000元,年均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90元,年均增长5%。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8.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累计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75万人次。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吴忠提出了“强工、重农、兴城、活商、聚势”,建设“经济发展又快又好、滨河回乡特色鲜明”的新吴忠发展思路。

  据悉,预计2006全年吴忠市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20亿元,增长12%,其中市区45.8亿元,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增长15%,其中市区18亿元,可比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5.1亿元,增长12.5%,其中市区2.1亿元,可比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0元,增长7%,其中市区8005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2950元,增长5%,其中市区4100元,增长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昔日的灵州古城,如今已换了新颜。

  ■城市名片

  吴忠市

  总面积:20395平方千米

  总人口:110万

  吴忠古称灵州,历史上唐太宗曾在这里和西部少数民族首领友好结盟,唐肃宗在这里登基指挥平定“安史之乱”,使这里一度成为唐朝的政治文化中心。吴忠自古就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天下大集”闻名遐迩,有“水旱码头”之称。

  吴忠是塞上江南的鱼米之乡,九曲黄河穿境而过,有2000多年的灌溉历史,是宁夏商品粮、鲜奶、畜产品、果品、水产品的重要产地,也是宁夏滩羊、绒山羊、中药材的主要产区。吴忠是中国主要的回族聚居区之一,也是全国地级市中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市。

  现辖利通区、青铜峡市、盐池县、同心县和红寺堡开发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