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不等不靠,树立科学发展的紧迫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 09:11 中国经济时报

  ——访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副书记、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马启智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副书记,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

  1943年11月生,宁夏泾源人。回族。大学学历。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9月参加工作。1968年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毕业。

  历任鞍钢育成中学、银川市第二中学教员,共青团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副书记,中共固原地委副书记,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副部长,银南地委副书记,银南地区行署专员。1991年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常委、宣传部部长。1993年4月当选为第七届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副书记。1997年12月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代主席。1998年4月任第八届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副书记。1998年5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第八届一次会议上当选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2003年1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再次当选自治区主席。

  是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1995年9月递补),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六届中央委员。

  ■

中国经济时报赴宁夏采访组

  天下黄河富宁夏。由南往北穿过狭长的宁夏全境,一路奔涌的黄河在这里显得格外宁静。这条数千年来灾害不断、改道易变、咆哮奔腾的中华民族母亲河,惟独偏爱贺兰山脚下的这个拐弯处,在这里她温柔宁静地哺育出一片“塞上江南”的美景。

  除此之外,我们对宁夏的印象,还包括西夏秘境的悠远历史及其遗存、回族文化和穆斯林风情。而这个面积只有6万多平方公里的西部省区,在改革开放经济大发展的时代潮流之中处于一个什么位置,保持了怎样的发展速度,经历了哪些深刻变革?日前,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马启智的一番围桌长谈,让我们对宁夏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与中国经济时报总编辑包月阳带领的采访组的对话中,马启智主席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警醒、对西部局部地区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有可能被边缘化趋势的思考、对宁夏普通居民百姓生活水平的关注、对宁夏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的筹划等几个方面的讲解和论述,给采访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注民生:百姓的事最大

  除了宁夏的“大项目”、“GDP”,马启智更多谈及的,是“粮食安全”、“药品招标采购三统一”、“农民直补一卡通”、“少生快富工程”。作为自治区政府的工作内容,这些事关民生的与老百姓利益直接挂钩的问题,也许在他看来更重于某个经济“数字”。

  在和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对话中,马启智主席虽然也谈及了宁夏的“大项目”、“GDP”,但他更多谈到的,除了“粮食安全”外,还有“药品招标采购三统一”、“农民直补一卡通”、“少生快富工程”等事关民生的与老百姓利益直接挂钩的问题。作为自治区政府的工作成绩,也许他看重这些更甚于经济“数字”。

  什么是药品招标采购“三统一”?马启智介绍说,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已经进行了6年,国家发改委19次降低上千种药品价格。“然而药品价格虚高、老百姓看病贵的呼声有增无减”,为了从源头上治理,在机制上创新,宁夏在全国率先推行了药品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新举措。第一阶段统一招标结束后,药品价格降低48.76%,让利群众3214万元。

  不久前在银川举行的“药品招标采购三统一实践理论研讨会”上,来自国务院参事室、卫生部和陕西、甘肃、四川、新疆、青海、江苏等省区卫生部门的代表一致认为,药品招标采购“三统一”的宁夏模式,为医疗机构药品管理闯出了一条新路子,改变了医疗机构采购药品渠道混乱的局面,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有效预防了购销双方在招标投标过程中暗箱操作等不正之风。

  “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经过近1年的努力,宁夏在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采购、降低药品虚高价格、纠正医药购销不正之风、推进

医疗体制改革和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绩。”马启智说。

  “最近在全国粮食工作会议上开始推广的经验——农民种粮直补一卡通。也是宁夏的创新经验”,马启智说。什么叫一卡通?就是在种粮直补的发放上,从2003年开始,宁夏给每一个农民在信用社办一个存折,政府每一亩地补给农民15元,这钱直接通过财政的户头划到信用社的账户上,信用社再把钱分发到每一个农民的存折里,农民可以直接拿卡去信用社取。“不经过中间的干部层层分钱”,马启智说,“当然,工作干部们还是要做,农民有几亩地,面积实不实,(干部)统计来的数据的张榜公布等等。基层干部把数字告诉信用社,由信用社给群众发钱。”

  对于“少生快富工程”,马启智介绍说,宁夏是少数民族地区。“我们从少数民族开始做工作,少生一胎政府补贴3000元”,马启智说:“实际上这带有半

养老保险的性质,这个钱中央支持一些,我们自筹一些。2005年我们做了近一万例,2006年我们把这个政策向所有的民族来推广。少生快富工程是变过去的罚为现在的奖。人家穷啊,你罚什么?现在政府出钱鼓励少生,坚持了3年,效果已经开始逐渐显现。政府每年拿个几千万,是花小钱买了一个大问题的解决。”

  经济竞争:

  警惕西部局部地区的边缘化趋势

  固定资产投资上不去,经济不平衡在加剧,这是现在必须注意到的问题。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一些小的偏远省区,如果意识不到这个问题,在新一轮的经济竞争中就有可能被边缘化。因此,必须得想办法,超常规发展,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

  在广西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马启智率团南下“寻亲”。他希望一批体现宁夏特色的产品和项目,能在南宁找到好“婆家”;也希望能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把外面的资金“娶”回来。

  然而,像宁夏这样的西部地区,招商引资、经济发展,面临着非同寻常的困难。“在2005年全国经济工作会上我在发言中就提出,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西部的局部地区,特别是宁夏这样的地区,有被边缘化的可能。”马启智说。宁夏铆足了劲,经济发展速度也就达到11%(2006年前10个月),而沿海地区大都在12%-13%,“他们的经济总量那么大,速度却仍比我们快”,固定资产的投资越来越多,资金来源越来越方便,外商也愿意在那里聚集。

  马启智认为,新一轮的中国经济已经形成板块经济格局,珠三角、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环渤海带,以及西部地区的西安、重庆、成都等大城市,招商引资机遇多,发展速度快,而其他的西部省区相比较其招商的活动则越来越落后。原因在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配套条件、市场环境越来越好,外商进去后能够感觉到前途光明乐观。同时,他们所需要的一些生产要素在这里都能找到。而在西部局部地区,技术人员、配套厂家都较缺乏,“你说你的人力便宜,水费、电费、土地费用低,但现代招商,算的是一个综合效益账,投资者不光看重硬条件,他还要看软实力:人才、金融、生活条件、文化水平,方方面面都影响着招商引资工作的进行。”

  宁夏的劣势在哪里?马启智认为,经济发达地区在招商引资中有能力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而且已经开始由减税让利等向其他软环境如服务等方面转变。宁夏等部分西部地区,由于经济的落后也造成了招商引资的落后,这都是客观条件决定的。

  “只是宁夏的情况更严峻一些”,马启智说,“中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可以说地大物博,而且背后有中亚这样一个经济大平台;内蒙古也是地大物博,有环渤海这个大市场支撑;西藏虽然自然条件等比较特殊,但有较多的政策支持;广西背靠东盟,更不得了,东盟10个国家,5亿人口。而宁夏有什么?说边不是边,又只有这么大点的地方。如果说宁夏有煤炭,但那也不是特别的优势,山西、内蒙古、陕西这方面的优势更大。”

  “固定资产投资上不去,经济不平衡在加剧,这是现在必须注意到的问题。”马启智说,“我们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一些小的偏远省区,如果意识不到这个问题,在新一轮的经济淘汰中就有可能被边缘化。因此,我们必须得想办法,超常规发展,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

  加快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

  宁夏除了煤炭储量排在全国前列,其他方面的资源都比较缺乏,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也不很强,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并不优厚。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靠什么?“只有靠创新,创新的思想、创新的精神、创新的劲头,创新机制和环境,深化改革,来改善发展的条件。”

  “今后5-10年,是宁夏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阶段,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马启智介绍说,“十五”时期,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规模总量越来越大。“十五”末,宁夏全区生产总值达到606亿元,5年平均增长10.9%,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0元(合1250美元),虽然仍低于全国人均水平,但差距在逐渐缩小。

  二是经济的效益、质量越来越好。主要表现为:2005年全区财政收入达到8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47亿元,年均增长18%;2006年突破100亿元。宁夏已从过去的“吃饭财政”逐渐转变为“吃饭和建设财政”。过去5年宁夏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0亿元,年均增长23%,“办成了一批多年来想办没有办成的大事”。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的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05年,宁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094元,年均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2509元,年均增长7.8%。2006年城镇居民收入超过9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700元,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虽然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在全国来看不算高,但从自身纵向比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三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迈出较大步伐。首先,在交通、航运方面,“十五”期间宁夏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70公里,增加了587公里。宁夏已经实现了所有市都通高速公路,所有的县一个小时之内就能上高速公路,每个乡都通油路、村村都通公路;航空线路越来越多,宁夏机场完成了第二次改造,原来规定的2010年达到年吞吐量70万吨的目标在2005年就已完成。其次,在城市建设方面,宁夏打破原有框架,跳出老城建设新区,例如银川、吴忠、中卫等城市。“我们发现开发老城非常费钱、费事、费力,效果还不好,很容易就搞成了大杂院。我们逐步把老城当历史遗产保护起来,不大拆大建,尽量保持它原有的历史风貌。同时花大力气去建设新城,‘大银川’的建设概念就是出自于此。”

  四是对外开放有了新的进展,招商引资规模越来越大,项目越来越多,特别是围绕宁夏的煤炭企业,招大商、大招商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例如宁煤与神华集团的合并,神华作为大股东控股51%,宁煤占49%的股权,“这体现了宁夏宁可把控制权让出去,也要引进战略资本,以获得大发展的新理念”。马启智说:“2006年我们在香港举办了宁夏近几年来最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活动,协议和意向大概有130个亿元,落实的有20多个亿。”

  然而,对宁夏经济实力弱、发展层次低,发展中存在一些不全面、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马启智也有着清醒的认识。

  “宁夏的发展在加快,但沿海和中部地区的发展更快”,马启智说,“宁夏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进一步拉大。宁夏在市场竞争的年代里面对的局势是非常严峻的。”

  他说,宁夏在资源上除了煤炭还能在全国排得上,其他什么都很缺乏,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也不很强,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并不优厚。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靠什么?“只有靠创新——创新的思想、创新的精神、创新的劲头和深化改革、改善环境、完善机制和服务,来发展自己。”

  马启智说:“加快发展,要咬住青山不放松。这是宁夏在‘十一五’期间一切工作的基础。”

  具体包括:第一,GDP增速必须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到2020年,要全面实现人均GDP3000美元的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全国要翻两番,而宁夏要翻2.75番,将近3番。我们必须加快发展,这个理念必须坚持,毫不动摇”。

  第二,要打造特色优势产业。“没有特色和优势,宁夏的产业在全国再怎么做都做不大。煤变油是宁夏的优势产业,宁东‘一号工程’(煤炭化工基地)将使宁夏由煤炭资源大省变为煤炭经济大省,项目建成后将再造一个经济宁夏。其他特色产业,比如羊绒,虽然在加工方面宁夏没有优势,但原绒原料宁夏占有绝对优势,“全世界一年只有1万吨原绒产量,而宁夏就占了7000多吨”。

  第三,要加快城市的发展。依靠城市带动,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靠拢。

  马启智说,宁夏的远景目标是: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经济总量增加5倍左右,基本实现工业化,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实质性变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取得大的进展。城市化率达到60%左右。城镇居民各项社会保障达到全覆盖,农村居民不同程度享有养老、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

  “宁夏没有什么值得等、靠的东西,这几年宁夏的干部想干事、干大事的精神很足,创新、创造、艰苦奋斗,大家一起大干快上的工作氛围已经形成。围绕小康目标,缩小我们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这就是我们今后的主要努力方向。”

  粮食安全:须臾不可掉以轻心

  “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处处不养爷,爷去吃粮库”。困扰粮食系统的“痼疾”——“三老问题”在宁夏得到了妥善解决。但马启智一直在思考的,还远不止这些。他提出:20年后,我们还能不能保证15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宁夏经济总量虽然不大,但有几项工作在全国还是走在了前面。例如在粮食问题上,我们率先解决了‘三老问题’。”马启智告诉记者。

  “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处处不养爷,爷去吃粮库”,马启智说,这个顺口溜反映了过去粮食系统固有的一个现象。为解决老人、老粮、老账问题,宁夏政府不等不靠,区财政前后拿出了4亿多元资金来解决粮食“三老”问题。

  宁夏从1998年开始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处理“老粮”问题上,从2001年开始,自治区政府先后安排9000多万元,采取补贴价差的办法,用两年时间,分批处理了全区粮食系统长期压库的近10亿斤超期储存(高价位)粮食和陈化粮,一举甩掉了“老粮”包袱。改革前,全区国有粮食企业职工12000人,为分流企业富余人员,自治区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采取内部退养、补偿养老金、置换身份等办法,截至2004年底,全区国有粮食企业职工减少到1590人,减幅达88%。仅此一项,每年就减少工资性支出2300万元,妥善解决了“老人”问题。在“老账”问题上,自治区一次拿出2.4亿元解决了国有粮食企业政策性亏损,剩余的经营性亏损由企业逐年自行消化。

  通过改革,从2003年起,剔除“老账”等因素影响,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有粮食企业已实现整体盈利。2005年仅通过流通这一环节,就直接增加农民现金收入1亿元。

  马启智认为,解决粮食“三老”问题,宁夏稳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粮食行政管理、储备调节、购销市场三大体系,逐步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手段,健全监督检查体系,规范粮食流通秩序,这些都是手段,目标只有一个: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粮食安全。

  “现在有多少人考虑过20年后的吃饭问题?”马启智疑问。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中国有13亿人口,种粮的耕地面积大约为15亿到16亿亩(不包括种植经济作物用地),用16亿亩种粮耕地养活13亿人,尚可做到“紧平衡”。今后15-20年,耕地预计将减少1亿亩以上,而人口会增加1亿以上。吃饭问题应高度重视,决不可掉以轻心,否则就会出问题。

  “靠什么解决?”马启智说,一是靠提高科技水平来提高亩产量;二是靠进口,但中国人口多,不可能进口太多粮食,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必须立足自己解决。

  因此,“保证我国未来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首先必须保证足够的可耕地。这是目前中央花大力气抓基本农田保护,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的缘由所在,中央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马启智认为,作为地方政府,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看待这个问题,“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

  “耕地保护,如果现在再不认真抓好,那么20年之后我们将陷入困境。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是我们现在就必须正视的问题。”

  “一些同志认为,眼前只要GDP上去了,就一好百好。其实不是那么回事。”马启智说,宁夏是个小省区,但宁夏有得天独厚的黄河灌区优势,有水有田,这在全国也不多见。应该认识到,这个优势还大有可利用的空间。

  “我们地方政府的各级官员应该从为国分忧的高度看待耕地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一手把耕地保护好,一手抓提高粮食单产。把这两手抓好了,就是为国为民做出了大贡献。”马启智说。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