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图文]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实行市场准入——产品变身 产业升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 03:47 中国质量新闻网

  

[图文]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实行市场准入——产品变身产业升级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最新发布的报告披露,中国超市行业包装袋每年消耗额高达50亿元。刘君凤 摄

  “喝完这包牛奶只要5分钟,保护这包牛奶某某公司花了50多年。”这是某国际食品包装巨头的广告宣言。作为

食品安全的“保护膜”,食品包装质量安全问题不断升温,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然而,并非所有食品包装企业都具备50多年的雄厚实力。候鸟型企业多,规模型企业少,小企业产品滥竽充数,产品质量和市场价格混乱无序,是当前国内食品包装行业真实的现状。

  正因如此,一些劣质的食品包装不仅没有起到保护作用,反而污染了食品。食品相关产品的国家专项抽查结果显示,部分食品包装中有害物质残留过高,严重危及消费者健康安全。

  一番周密考虑之后,国家质检总局对症下药,作了大量前期准备。2006年7月18日,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市场准入工作正式启动。一阵紧锣密鼓的严格审查之后,29家生产企业首批通过准入,于2006年12月27日喜获生产许可证证书。这些企业申请准入的产品多达97个,覆盖了本次实施准入的全部39个产品品种。

  产品变身众望所归

  从“PVC保鲜膜”到“毒奶瓶”、从“废塑料饮用水桶”到“一次性发泡餐盒”,暗藏“杀机”的塑料食品包装一度沦为千夫所指的罪魁祸首。

  2006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开展了全国普查。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包装、容器、工具生产企业共7000多家,其中塑料生产企业有3700多家,占国内食品包装、容器、工具生产企业总数一半以上。但是,多数企业设备简陋,规模较小,生产过程缺乏控制手段;原材料进厂不验收,产品出厂不检验,无标生产现象比较严重。一些违法企业使用回收塑料甚至医用废料加工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对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还有一些企业生产的塑料包装中,残留了大量甲苯溶剂、DEHA增塑剂和聚合物单体(如聚氯乙烯单体)等有毒有害物质。一时间,隐藏在食品包装中的一些问题纷纷浮出水面。

  尽管人们普遍知道塑料包装与食品安全关系密切,但对其对于人身健康的具体影响却知之甚少。事实上,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作为食品的接触材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虽然不像是有害微生物、毒素一样立竿见影,但由于这些产品需要被人们长期反复使用,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果不加控制,析出到食物中,被人体长期吸收,就会对人体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甚至会致畸、致癌和通过生殖影响下一代的身体健康。

  质检总局组织对部分地区塑料奶瓶、奶嘴和水杯等食品用塑料容器进行专项抽查结果显示,合格率只有64.7%。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存在异味、杂质明显、开水浸泡后严重变形等质量问题十分严重。

  首批列入“QS”准入名单的正是量大面广的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覆盖了饮用水桶、零售商品包装袋、方便面袋、膨化食品袋、一次性塑料餐饮具、塑料奶瓶、用于儿童餐具和学生餐具的塑料密胺餐具等多种日常频繁接触的包装产品。

  产业升级大势所趋

  首批生产企业获证只是一个众望所归的开始,部分规模包装企业产品顺利完成了变身。但食品包装行业的质量“门槛”整体提高,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如食品“QS”制度,最初也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业内人士明确指出,实施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市场准入制度,是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下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必然选择。他们殷切期待看到食品包装“QS”制度在改善食品安全问题的同时,能够助推食品包装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带动产业升级。

  国内外不仅对食品本身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也对食品接触材料和制品的安全质量问题越来越重视,同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不少国家都在研究采用绿色包装,使用无毒无害的包装材料。在国际食品贸易中,各国制定的法规和标准为保障消费者健康、确保食品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某些苛刻的规定对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产品的市场准入产生了负面影响,特别是欧美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制定的相应法规和迁移限量标准,提高了进口的门槛。这不但影响到食品接触材料向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而且因食品的包装材料问题也对相关食品的进口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食品容器、器具、包装材料的市场占有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但我国对食品包装的安全风险研究水平还不高,不能充分满足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据了解,国外对同一个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在各种条件下可能析出的有毒有害物质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的使用范围、使用环境等问题作了详尽的规定,而这些规定在我国还比较缺乏。

  外压与日俱增,内压也不容忽视。造成食品包装质量止步不前的原因很多,业内专家曾分析指出,国内包装行业发展遭遇着盲目发展供大于求造成的浪费、缺乏独立自主创新发展后劲以及政策法规落后于行业发展3大瓶颈。其中,塑料包装材料行业中普遍存在使用再生料、填充料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出现有毒包装制品和塑料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景观污染以及市场上的相互压价、恶性竞争,生产发展处于放任自流的混乱中,扰乱了市场,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造成了环境污染。这些正是食品包装行业需要借“QS”之力一一攻克的难题。

  2006年7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启动了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市场准入工作。市场准入制度实施以后,企业只有通过质检部门组织的质量保证能力和生产条件审查,才可以从事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其产品才可以供食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使用,否则将被依法查处。截至目前,首批通过市场准入,取得生产许可证的

上海人民塑料印刷厂等29家企业,均是行业内有较大影响的优秀企业。

  质检总局宣布,将于2007年8月底开始,对此次列入准入范围的产品进行无证查处。进入无证查处阶段后,已经获证的企业可以正常生产;已经提出审查申请,但正在审查过程中,还没有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必须在产品上标明“试制品”,并将产品批批送指定检验机构检验合格,才可以出厂销售;尚未提出审查申请的企业,不得生产,食品生产企业不得使用其产品。质检总局建议广大企业尽快提出准入申请,避免因获证较晚而影响生产经营。

  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产品市场准入启动后,还要逐步对纸、金属、玻璃、陶瓷等各类材质的包装、容器等产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

作者:刘伊婷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