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小蘑菇带动新型食品加工大产业 湖北武汉新洲区蘑菇种植靠标准化摆脱困境进佳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 03:37 中国质量新闻网

  因地制宜发展蘑菇产业,十年要建成中国双孢蘑菇之乡,这就是最近在全国推广新农村建设经验的武汉市新洲区。

  武汉市新洲区人多地少,近半数的行政村散落于丘陵之中,农业发展受到环境限制。尤其是毗邻大别山区的徐古镇一带,土地贫瘠,不长庄稼只长草,成为远近有名的省级贫困镇,多年扶贫却难脱贫。

  十年前,徐古镇的几个农民从上海市南汇区引进双孢菇试种,白嫩的蘑菇一年能产出两季,每棚蘑菇年收入超过2万元。农民一算账,相当于过去种5年粮食的收入。于是,当地农民纷纷自发种蘑菇。到2003年,徐古镇的种菇面积扩大到200万平方米,号称楚天蘑菇第一镇。但没想到,不易储藏的鲜菇却让农民陷入卖菇难的困境。

  对此,武汉市新洲区政府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特色农业、建立农民长效增收机制的政策措施,由质量技监、农业、科技等部门共同实施农业标准化,着力推进蘑菇种植、加工、储运、销售的产业化。他们请来有关专家教授共同研制新菌种,兴建菌种厂、盐水菇加工厂和保鲜储藏项目。

  新洲区质量技监分局组织技术人员,对蘑菇生产进行跟踪调查,编制了产品标准和技术规程。他们帮助农民引进白灵菇、杏鲍菇等30多个珍稀品种,把以前的简陋菇棚改造成抗灾菇房,引导农民开辟种植基地,变单季生产为四季生产,建成了拥有45个基地和8个科技示范园的全国食用菌行业标准化示范区。截至目前,新洲区共有1.3万多农户、近4万农民种植蘑菇,年产蘑菇5.8万吨,年产值达2.6亿元。

  标准化养菇带动了新型食品加工业的发展。2006年11月底,湖北省最大规模的蘑菇加工企业在当地建成投产,仅一期工程就年产蘑菇罐头、蘑菇酱油各3万吨。至此,新洲区已引进食用菌加工企业27家,总投资达5亿多元,开发出罐装菇、保鲜菇等10余个品种。同时,由上百家运输专业户和260多名经纪人组成营销网,开始让新洲蘑菇走向全国并远销欧美和日本。

  蘑菇产业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昔日的穷乡僻壤徐古镇,现在已经有70%的农户种植蘑菇,一举变成了闻名全国的蘑菇之乡。现在,这里村村实现了公路、供电、供水、通信的“四通”,半数以上农民享受了新型合作医疗,五保老人都住进了别墅型福利院。2005年,徐古镇还获得全国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称号。

  最近,武汉市新洲区提出了新目标:5年内扩大蘑菇标准化种植面积1000万平方米,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通过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让10万老区农民奔向新农村。 (《中国质量报》)

作者:陈 铁/文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