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图文]从门洞里摆摊儿起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 03:07 中国质量新闻网
这些日子对老字号吴裕泰来说可谓是双喜临门,始创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的吴裕泰迎来了120年的华诞,而就在去年12 月19日,吴裕泰和其他433家老字号企业被商务部首批授予全国“中华老字号”称号。 吴裕泰由吴裕泰茶栈、吴裕泰茶庄演变、发展而来。经过百余年的风雨历练,吴裕泰已经成为拥有140家连锁店,年销售额近两亿元的连锁经营企业。以前,吴裕泰的祖辈们一直秉承着“制之唯恐不精,采之唯恐不尽”的质量信条,现在则被上升演绎为“跨越三个世纪,好茶始终如一”的品牌理念,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严格地履行着对消费者的承诺。 吴裕泰的创始人吴锡卿原籍安徽歙县。相传当年歙县一举人进京会试,雇了吴先生为随从。出行时,未满20岁的吴先生随身携带了一些茶叶。到了北京后,举人和他就安顿在了国子监、孔庙附近的北新桥大街。逐渐地他和周围的北京人熟悉了,为了感谢邻居们的照顾,吴先生就把带来的茶叶送给了邻居。没想到这些北京人把茶叶拿回家一泡,个个赞不绝口,极力劝说吴先生在北新桥摆个地摊卖茶叶。吴先生起初还不大相信自己的茶是不是真有别人说的那么好,但还是试着在北新桥大街路东的一个大门洞内摆起了茶摊。没想到才几天的工夫,从家里带来的茶就销售一空,而且细心的吴先生还发现,北京人极爱喝茶,无论贫富贵贱,有事没事都爱喝点儿。 后来举人落榜,要留在北京继续苦读,就派吴先生回乡取钱。吴先生回家后铆足劲儿带了大量茶叶,在大门洞里开始了在北京的茶叶生意。 当时吴裕泰茶叶的包装纸上只印了“北新桥路东大厅便是”的字样,虽说包装简陋,但生意却日渐红火。后来经过数年积累了些银两,就把这个大门洞买了下来,修缮后建成店铺门面,启用了字号,算是正式落户京城了。 到了清末时,在吴先生的悉心经营下,生意越做越红火,又以吴裕泰为总号,先后开设了10多家商店。吴先生去世前,将所有产业分给了5个儿子。3个小儿子又将分得的产业重新合并,组建了一个管理机构,起名“礼智信兄弟公司”。公司的宗旨是文明经商、以诚招客、货真价实、讲求信誉。正是这一宗旨奠定了吴裕泰辉煌于市的基础,支撑着这个百年老店卓立至今。 在军阀混战的年代里,远赴南方收购鲜茶再运回京十分困难,吴裕泰每次都要在时局比较平稳的时候进够一年卖的茶,再运回北京。为什么不多进些茶叶,这样承担的风险不就小了很多吗?原因很简单,茶要的就是个鲜,陈茶加工、保存得再好,品质也会有所下降。而诚实守信的吴裕泰,绝不愿意以此来欺弄顾客。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12月,吴裕泰被定为北京茶叶系统私营企业步入社会主义阵营的试点单位,于是,在茶叶行业里,吴裕泰店第一个完成了公私合营的历史转折,告别了私营的历史。吴裕泰茶栈改名为吴裕泰茶庄,并且改变了过去茶叶自采、自窨、自拼的传统进货方式,而统一从北京茶叶加工厂进货,按规定的价格、规定的标准出售规定的商品。当时的吴裕泰传人张文煜深知,统一拼配的茶叶与吴裕泰原先经营的茶叶具有一定的差距,于是冒着风险,悄悄在店里小批量对进货的茶叶进行再次加工。在不影响价格的原则下,使吴裕泰店的茶叶质量上了一个台阶。那些日子里,喝吴裕泰茶叶的人们只知道吴裕泰的茶好,可谁又知道这是张文煜冒着风险拼配的茶呢? 1997年,吴裕泰开始发展连锁,如今已达到100多家。他们在新战略选择中,产品质量不但没有降低,反而还从商品质量、服务质量及管理体系等方面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吴裕泰与那些信誉良好、产品质量过硬的企业合作,从源头保证产品质量。现在,从海南到云南,从山东到陕西,从福建到安徽,几乎全国所有的茶区都有吴裕泰的基地,这些基地又都是由吴裕泰与当地最具规模和实力的茶场共同建设的。 为了确保所有的产品完全符合吴裕泰的标准,公司在管理上始终要求做到三自、六统一、四把关的原则,即自采、自窨、自拼;统一管理、统一进货、统一标志、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统一核算;把好进货关、验质关、加工拼配关、销售关。茶叶从采摘到窨制加工的每个环节都有专业人员全程监控指导,并且请中国农科院茶研所等单位的专家对成品茶进行审评,使茶叶品质有很大的提升。除此之外,吴裕泰已通过了ISO1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MS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取得“中美双标”认证证书。据悉,这种四标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认证在茶叶行业中尚属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