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柳州工业跃上“千亿”台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5日 09:05 中国经济时报

  ■地区经济观察 ■本报记者李银雁冯飞勇

  2006年,广西柳州工业实现惊人一跃: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达到1076.55亿元,比上年增长27.17%。1月7日在柳州举行的有关新闻发布会上,柳州市常务副市长郑俊康对外发布了这一消息。

  早在1992年,凭借广西工业重镇的地位,柳州背水一战,当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14年过去了,柳州工业又实现了从“百亿”到“千亿”的突破。

  老基地何以焕发新活力?

  作为广西的老工业基地,柳州工业创造的辉煌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褪色。“九五”期间,柳州工业总产值平均增幅降至4.4%;在全国最有

竞争力的城市中,也由1987年的26位退到2000年的68位。

  然而,从2000年开始,柳州工业又焕发勃勃生机。“十五”期间,该市工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366.66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839.50亿元,提前两年完成“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目标。

  那么,柳州究竟是从何处着力的呢?

  面对严峻的形势,柳州人形成共识:柳州工业的出路,在于改革与创新。2000年9月,柳州市提出“工业立柳、强市富民”的发展思路,实施工业主导型发展战略。该市痛下决心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直接引入国际国内强势企业,对国企进行嫁接改造;同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国企体制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经过改制,全市企业国有资本从原来的70%以上,下降到40%以下。改制的顺利进行,使柳州企业轻装上阵。培育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扩张工业存量,并以存量来引入增量,以增量拉动存量。

  为提升全市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柳州市2005年提出实现从“柳州制造”到“柳州创造”的战略转变。柳州抓住“自主创新”这一关键环节,从市级财政中拿出了用于自主创新的三项科技经费近2亿元。科研经费的大投入,成就了柳工两面针、柳钢、欧维姆等一大批全国有名的自主创新型企业。

  进入2006年,柳州市继续坚持以工业为主,狠抓支柱产业的产业链、园区经济、县域经济和非公经济工业“三大板块”,以工业强劲增长带动其他产业协调发展。新产品开发也不断加快,成为工业经济增长新的支撑,全年完成新产品产值232.26亿元,增长41.59%,新产品产值率为25.99%。

  综观柳州的经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自主创新成为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活力的源泉。

  再创新高是否持续有力?

  工业总产值跃上“千亿”台阶后,柳州市又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

  在1月9日召开的市委全会上,柳州市委书记蒋济雄提出,200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要比上年净增300亿元以上。就像广西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在柳州视察时所说的,“柳州要成为全区率先实现工业化的示范城市”。

  在新的历史时期,柳州工业能否继续领军广西?蒋济雄分析认为,柳州目前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自治区提出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柳州在这个战略中被定位为先进制造业基地;柳州在全区率先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总产值已突破千亿元大关。此外,国家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支持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因此,“柳州市已具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西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柳州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柳州市市长陈向群介绍说,柳州市目前已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2家,总资产788.56亿元,净资产291.35亿元,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61家。其中,有2家企业进入中国500强、5家企业进入全国工业500强,3家企业进入纳税500强,1家企业进入效益200佳排行榜。

  当记者问及未来柳州工业的主要增长点,陈向群说,通过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50亿元、100亿元、300亿元和500亿元的企业,打造100户以上亿元企业群,到“十一五”期末,仅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就将超过2000亿元。在此期间,柳州还将努力培育发展新产业,大力恢复柳州轻工业在全国的地位,全力打造泛北部湾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现在,柳州市已制定了四个有关工业成长的计划:《产业成长计划》、《强优工业成长计划》、《中小工业企业成长计划》和《品牌成长计划》。在产业成长上,围绕三大支柱产业、五大传统产业、四大新兴产业和轻工业“3541”产业格局,按照“一业一策”,全力振兴汽车、机械和电子工业、冶金、

化工、制糖、造纸、建材、日用化工、生物和医药、轻纺等十大重点工业产业。中小工业企业成长方面则突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技改难等问题,着力构建汽车零部件、机械及配套、制糖、制药、桑蚕丝五个中小企业集群。在品牌战略上,逐步实现“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城市”的升级发展。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