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无证棉籽油流向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3日 06:26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06年12月初,本报接到河北省肃宁县知情人举报,称当地大规模无证生产棉籽油。12月中旬,记者赴肃宁展开调查。

  据了解,肃宁生产棉籽油的地方较多,主要生产方式为家庭作坊,但最集中的地方为师素镇的两个村子——许町和南李庄。

  经过几天观察,记者发现,南李庄的小作坊基本集中在村头,粗略估计,有10家左右。许町村的家庭作坊大部分在村子中央,有20家左右,而且规模更大。这些作坊都设在农户自家的院子里,搭一个简陋的棚子,支上几口大锅,就开始生产了。有的大门旁边还用油漆或毛笔写着醒目的“油坊”两个字,下面还写着联系电话。

  2006年12月21日,记者先后走访了5家油坊。

  “棉籽油多少钱一斤?”

  “3块3。”

  “如果批发呢?”

  “批发可以便宜点,最低给你3块1。你要多少呢?我一天就出几千斤的油。”

  “如果我要得多,你们能负责送吗?”

  “买多少都不负责送,你自己找车来拉吧。”

  许町村一位姓张的老板说,他们这里的棉籽油销售都是由购油者自己解决运输问题,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先跟他打电话,确定所需要的数量,谈好价格,就可以开车来拉货了。在他的油坊里,记者看到有20多个装油的黑色油桶(汽油桶大小),每一个油桶能装棉籽油300至400公斤。

  记者在张老板家的油坊时,刚好碰上一个挂着冀T牌照(河北省衡水地区)的货车,车上装了10多个油桶,驶出了院子。油桶上没有任何标志,既无

商标、生产日期等,更没有QS(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

  在南李庄的村头一家油坊里,记者刚好赶上一些买油的客户。记者看到,刚榨出来的棉籽油非常混浊黏稠,需要在大铁锅里经过加热、搅拌、澄清,才会变得比较清亮。已经澄清过的油通过一根管道流到一个大油罐里贮存。

  当有人来上门购买的时候,作坊里的工人就在油罐下面加热,打开龙头,让油流出来。记者在这家作坊看到,一个购买者开的是一辆挂冀K牌照(河北省邯郸地区)的小轿车,他们带来的器皿是白色的塑料壶,一壶大概能装20至30公斤,他们一口气就买了5壶。

  在其他3家油坊里,记者并没有碰到购油者,但老板无一例外地要求记者自己解决运输问题,因为肃宁交通便利,运输很好解决。一家老板扔给记者一句“油已售完”的话后,就骑着

摩托车扬长而去。

  知情人告诉记者,当地这些作坊产的棉籽油主要有三种去向:一是附近的村民,如果哪家遇上红白喜事,可以购买几十公斤来用;二是当地县城的饭店;三是周边地区,包括附近的沧州、保定、衡水等地,远的还销往山东、京津地区等。肃宁县隶属河北省沧州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地处两个中心地带,一个是京、津、石三大城市中心位置,相距各200公里;一个是沧、保、衡三个地级市的中心位置,相距各100公里。

  据了解,从国家开始实行QS市场准入制度以来,棉籽油所属的食用油是第一批纳入市场准入的产品。

  但在这几家已经形成产业规模、产品大量销往外地市场的油坊,记者没有发现食用油生产企业所需要的三证———营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和食品生产许可证。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2005年9月22日下发的《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规定,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的食品,要严格条件审查,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经整顿规范符合准入条件的,应当及时发给食品生产许可证;对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小作坊要积极帮扶,引导他们完善生产条件,不符合条件的绝不发证。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按照质检总局的统一部署,严厉查处无证生产违法行为。(《中国质量报》)

作者:罗 兵 徐建华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