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对中国内需贡献甚少 外资企业因何倾向于出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 11:55 中国新闻网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带来了中国出口贸易的繁荣,但对外依存度过高又带来了急剧增长的贸易顺差,影响着双边贸易的发展。中新社发 杨明静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1月12日电 2005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442.1亿美元,占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的45.9%。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带来了中国出口贸易的繁荣,但对外依存度过高又带来了急剧增长的贸易顺差,影响着双边贸易的发展。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郝红梅在接受
人民日报
海外版采访时指出,沿海地区多年来发展外向型经济和金融机构倾向于贷款给出口企业,造成了外资企业对中国内需的贡献甚少。

  郝红梅介绍,为了出口和引进外资,中国政府对外向型外资生产企业提供用地、税收和融资方面的优惠,沿海地区利用国际生产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大力发展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3466.3亿美元,同比增长30.1%,占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值的78%;加工贸易进口2312.5亿美元,同比增长25.9%,占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总值的59.7%。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值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总值的比重为83.2%,加工贸易进口值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口总值的84.4%。

  此外,目前国内供大于求的矛盾和内贸体制改革滞后,迫使外资企业,也包括内资企业不遗余力寻找国际市场。另外,从国内当前融资体系来看,企业如果做出口往往更容易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而内销却很难。

  外资企业对外依存度过高带来急剧增长的贸易顺差,并导致日趋严重的双边贸易冲突。对此,郝红梅认为,首先要避免因外资企业出口威胁技术进步而被长期锁定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分工当中。跨国公司的性质决定了寄希望于通过吸收外资来提高行业的技术水平是不现实的,要避免被长期锁定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分工当中,根本出路还是提高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

  但外资企业对本土企业自主创新有一定的溢出效应,不应该将二者截然对立起来。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技术外溢作用的途径包括人才流动、当地配套、技术交流、技术示范和技术竞争。因此,不仅要通过外商投资的产业导向来调整外资投资方向,而且还要通过政策导向来促进外资的技术外溢效应,有选择地引进项目或制定外资优惠政策才更具有意义。

  此外,郝红梅指出,还要探索有益增长、能带动社会进步的引进外资政策,实现更高的外资效益。(王小刚)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