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浙江制造”频繁碰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 09:40 青年时报

  温州打火机、义乌小商品、诸暨袜子……当打着鲜明“浙江制造”烙印的商品风行全球,在国际市场上制造了一个个物美价廉的神话的同时,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也纷至沓来。过去的一年,对于“浙江制造”来说,并不平坦。来自杭州海关最新消息表明,在各种壁垒面前,“浙江制造”越来越频繁地遭遇“退运”。

  统计显示,单以去年浙江省出口到欧洲的电器为例,遭退运的电器总价值即超过6000万元,同比增长30%。海关人士表示,出口退运现象的增多,表明国外采取的贸易壁垒已经起到效应,这已开始对浙江省出口的良好势头产生了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浙江省出口企业对欧盟竖起的“绿色壁垒”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如欧盟针对

打火机的CR草案、针对电器产品的ROHS指令中,明确规定了电器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铅、汞、镉等有害物质。虽然众多企业的商品涉及这些指标,但真正重视和攻关这些指标的企业却屈指可数,相当多企业目前生产的电器元件中仍含有欧盟禁止的有害金属成分。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省内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企业商品ROHS检测报告仅千份,这与浙江每年27亿货值的电器产品出口规模相比,差距过于悬殊。“可以说,大多数出口企业尚未真正体会到这些限制性指令的威力,盲目生产出口,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蒙受重大损失。”海关相关人士说。

  引起关注的是,欧盟的这种“绿色壁垒”正产生着“多米诺”骨牌效应。由于“浙江制造”越来越频繁地遭遇欧盟的“退运”,一旦造成连锁反应,便会使“浙江制造”因此退出一些海外市场。

  为此,杭州海关人士建议: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作用,及时发布欧盟“绿色堡垒”政策的最新情况,企业也应加大研发,争取出口主动权。(报评编号:01113704)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通讯员 俞晶 时报记者 虞清泉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