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亚当·斯密论“看不见的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 08:57 中国经济时报

  ■理论纵横

  亚当·斯密是市场经济理论无与伦比的先驱。

  1723年6月5日,亚当·斯密出生于苏格兰。他的父亲是当地海关审计员,在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就去世了。母亲是大地主的女儿,一直活到90岁,仅比斯密早死6年。斯密终身未娶,同母亲相依为命,在长达60年的岁月中,斯密对母亲孝顺侍奉,报答了她的养育之恩。

  斯密教授(曾经任格拉斯哥大学道德哲学教授)为法学博士,皇家学会会员,是第一个经院式的经济学家。1759年他以《道德情操论》为题出版了他的伦理学名著,这是他此后学术研究的必要的伦理道德方面的准备。使他后来名扬四海的,则是他出版于1776年的《关于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该书不仅思想影响深远,即使就学科建设而言,也是首次为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奠定了基础。

  斯密治学严谨,堪称楷模,《国富论》是他25年辛勤劳动的结晶。从44岁到53岁这一段时间,他呕心沥血,全身心地写作《国富论》。用他自己的话讲,即“研究的事情一直是自己惟一的事情,自己埋头里面,唯一的娱乐就是在海滨散步,现在的境遇是从来没有的幸福和满足。”斯密从不肯把不成熟的作品公诸于世,惟恐贻误后人。1787年,他曾委托友人在他死后将他的著作草稿全部烧毁。1790年7月17日,这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市场经济理论无与伦比的先驱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看不见的手”在斯密的书里曾经出现过两次(就我自己的掌握)。一次出现在《道德情操论》中,是讲必需品的分配,另一次是在《国富论》里,是讲资本,或者说社会资源的配置。斯密指出人们在支持国内产业,即投资时,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他写道:“关于可以把资本用在什么种类的国内产业上,其生产能力有最大价值的这一问题,每一个人处在他当时的地位,显然能判断得比政治家或立法家好得多。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应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最不需要注意的问题,而且是僭取一种不能放心地委托给任何人,也不能放心地委之于任何委员会或参议院的权力。把这种权力交给一个大言不惭地、荒唐地自认为有资格的人,是再危险也不过了”。 斯密特别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他说,如果某一部门投资太多,利润的降低会纠正这种错误的分配。“用不着法律干涉,个人的利害关系与情欲,自然会引导人们把社会的资本尽可能按照最合适于全社会利害关系的比例,分配到国内一切不同的用途” 。

  斯密的这些论述告诉我们什么呢?①产权是重要的。只有产权与决策者的利益休戚相关时,决策者才会把利润和企业的扩张放在首位,才会在作出决策时慎之又慎。②每一个活动于市场经济中的投资者,会根据自己的利益和自己掌握的信息,作出在他们看来是最佳的判断,在市场和投资者的相互博弈过程中使社会稀缺资源达到最佳配置。③由于信息和认识能力方面的原因,集中决策往往不能保证最佳的资源分配。就我们的经济实践而言,联系历史和现实,斯密的上述论述实在应当引起我们深刻的思索。

  ——摘自李义平《经济学百年》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