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可笑的“抢购”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 06:41 中国质量新闻网
关于2007年元旦前,北京发生的一起数名消费者在某餐馆用餐因菌蘑感染引发食物中毒的事件,许多媒体都做了报道。这事本来算不上什么大新闻,媒体也没有把它放在十分显要的位置,可还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倒不是因为民众对食品安全问题太过敏感,而是因为事件主角之一把事件放大了——不是受害的食客,而是出问题的餐馆。 这家餐馆担心媒体关于食客食物中毒的报道会产生负面社会效果,影响自己的生意,于是动用大量员工走上街头,抢购刊载相关报道的报纸。一时间,《北京晚报》、《法制晚报》、《北京青年报》等报道这一事件的报纸,在餐馆一定辐射区域内的报刊亭和报摊均出现“断货”,市民几乎买不到。 餐馆此举显然是一记昏招。本以为收购了报纸,老百姓就被蒙在鼓里,餐馆的声誉得以保全,没成想,这种做法恰恰撞在了媒体的枪口上,反而成了比中毒事件本身更具“卖点”的新闻。于是,大报小报不仅竞相报道“抢购”事件,而且将其放在显要位置。正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家餐馆抢购报纸的行为不仅画虎类犬,而且偷鸡蚀米,反落个遭人耻笑唾骂的结局。 蚁穴已开,信誉之堤能不溃乎!观该餐馆“防民”之愚行,思众多企业危机公关类似心态及行为之普遍存在,真有点儿五十步与百步的感慨。想想看,近年来有多少企业曾因各种问题陷入信誉危机?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博士伦眼药水事件、SK-Ⅱ事件、光明回奶事件、欧典地板事件、福寿螺事件……在这些事件中,不论是知名的大企业,还是强势的中小企业,没有谁能够真正做到妥善应对,处变不惊,它们的处置措施乏善可陈,令人失望。 众多企业之所以会在危机面前败下阵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诚信缺失。出现危机时,这些企业面对新闻媒体和公众的追问,要么态度蛮横,胡搅蛮缠,要么不知所措,一味回避,要么诡秘运作,措置失当。事实上,企业的这些做法不仅不利于解决危机,反而会令自己陷入一种被动局面,这样做恰恰会促使媒体和公众对造成危机的原因发生兴趣。上面提到的那家餐馆正是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诚信,试图用收购报纸的方式掩盖真相,以塞视听,最终却导致了危机的加重,其自身的品牌形象遭受重创。因此,当危机发生时,自作聪明,蒙混过关显然是不行的。企业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尤其是企业的负责人更勇敢地站出来,把事情的原委与真相告诉给公众,以取得公众的谅解。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网络时代,丑闻是全球化、多介质、扩散的。因此,企业要化解危机,在坚持诚信的前提下,还必须坚持快速准确的原则。不论危机来自何方,影响大小,企业都要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准确无误地诊断出危机的病因,并判断出危机可能产生的后果,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以期把危机影响降到最低限度。要做到准确,还需要相关专家和专门机构等第三者权威的介入,他们的声音往往能成为危机化解的主要依据。 危机公关是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标准,也是企业的立足之基、发展之本。其实,对那些素来以诚信自律的企业而言,危机并不可怕。只要企业具有很强的危机意识和超前的危机预测能力,并且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建立强有力的危机处理机制,对危机进行有效监控,制定妥善的方针、政策,有步骤地实施危机处理策略,及时制止危机给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尽快恢复企业或品牌形象,主动恢复消费者、社会、政府对企业的信任,那么危机不仅可以安全化解,有时甚至可以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契机。 作者:胡立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