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微笑的茄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 04:03 中华工商时报

  我们单位地处景点,任何时候从楼上往下望,都会看到有人伸出中食指做“V”形,站在某一棵树或某一堆雕塑前面,大声喊茄子。念到“子”时都无一例外拖长了音,表情定格,然后听快门喀嚓一声。

  时时被念叨,总是被挂在嘴边,茄子无疑是幸福的,要不也不会轻易就红了脸膛,还红得发紫。

  茄子无处不在。孩子去上舞蹈课已经三年,很有点职业的味道了。每次提前去接她,都听舞蹈教室里那个苗条甜美的女老师在歇斯底里地大叫:“注意表情。”女儿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表情自然到位。我注意观察了好长时间,才明白所谓的正确表情,就是茄子的“子”无限地拖长定格。她正好换牙,门牙处空洞洞黑乎乎的,比宋丹丹扮老太太更加自然,妙趣天成,果然很有效果———喜剧效果。

  在QQ上跟报社美影部的傅老师闲聊,他以专业的眼光从专业的角度对凡拍照必说茄子的恶习极力表示鄙夷,说:不一定非要茄子,任何一个子,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儿子、孙子,最后无一例外都会表现为微笑模样。这让我如醍醐灌顶,恍然顿悟,原来古代名人多以“子”为名,不见得就是表示“先生”这样的尊称,用“微笑征服世界”这样的广告语来解释,恐怕更为合理。例如那个著名的子曰,视觉效果就是“笑着说”,多么有亲和力。

  傅老师还举自己的光辉事迹为例,说有一次应邀给一单位照集体照,见大家表情坚硬,就提议说改革一下啊,待会儿我说一二三,大家就一起说“儿子”,儿子比茄子在你心里更重要,就更容易做出微笑状。这样一创新,自然完全调动了大家的表情,一群人已经提前微笑了起来。那带头大哥还嫌笑得不够,也想趁机表现一下自己的

幽默感,就站起来提反对意见,说应该时时惦记着老子而非儿子,才是孝道而不是溺爱。领导一句顶一万句,全体通过。一喊一二三,就听大家齐声喊道:“老子———”

  我问:效果好吗?老傅说好极了,他们表情定格那一瞬间,我在心里默默地答应了一声:“哎———”,欢快地按下了快门。

  (11H5)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